2019年6月4日,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所舉辦“國際問題領域中的智庫與媒體”研討會,旨在探討當前國際形勢與當代傳播語境下,媒體如何更好地利用智庫與學者資源,學者如何提高媒體參與水平,媒體與智庫如何在國際問題領域更好地在服務決策、引導輿論等方面開展互動與合作等議題。
新華社上海分社首席記者張建松、光明日報駐上海記者站副站長顏維琦、解放日報\上觀新聞主編王多、東方衛視東方衛視《環球交叉點》節目主編張悅、東方網集團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朱琪、文匯報社文匯講堂工作室主任李念、文匯報國際部主任宋琤、新民晚報首席記者吳宇楨、澎湃新聞外交學人、澎湃國際編輯朱鄭勇、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駐上海記者站站長王濤等中央媒體、上海主要媒體以及相關滬外媒體的國際問題欄目與節目負責人應邀參會。上海社科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白紅義研究員、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研究員分別致辭。
白紅義副部長在致辭中指出,上海社會科學院充分重視媒體在我院高端智庫建設中的作用,一直致力于通過媒體開展成果傳播工作。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開此次會議是一次新的嘗試,期待媒體與我院各研究所的合作能夠進一步推向深入。王健所長在致辭中提到智庫學者應與媒體加強聯系交往,加強學者們在媒體中表達觀點是智庫建設的發展方向。他強調智庫學者除了掌握學術語言,還應掌握媒體語言。智庫學者與媒體應共生共長,特別是年輕學者應客觀認識自己的特點,結合自己的特長,找準與媒體合作的最佳方式。王健所長還與學者們分享了自己與媒體交往的經驗與心得,學者既能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媒體分享給大眾讀者,同時也能從媒體的互動與提問中加深對學術的思考。
與會的媒體代表認為,本次研討會為媒體搭建了豐富的資源平臺,讓媒體更充分的了解國際所的學者資源。媒體與學者是互相依靠、互相支持、共同創造的共同體,在媒體報道與分析中引入學者觀點是媒體的一貫傳統,學者在媒體中的參與有利于增強媒體公信力。媒體代表表示愿與學者共同開發合作方案,促進合作互動。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年輕學者代表汪舒明、羅輝、廉曉敏、戴軼塵、李因才也分別發言。學者代表認為年輕研究人員應充分了解各媒體的特性,根據個人需求精準定位,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媒體參與方式。學者提出參與媒體合作可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轉換為媒體成果,通過媒體傳播服務于社會,引導讀者提升認知。
通過緊湊、充實的研討,參會媒體與學者代表均認為,本次研討會不但交流了經驗與心得,還給學者與媒體互動提供了有效的平臺,搭建起了互相依靠、互相支持、共同創造的共同體。副所長余建華研究員作總結發言,鼓勵年輕學者與媒體以新起點、新需要、新發展、新形式更好地實現對接。本次研討會由國際研究所副所長李開盛研究員主持,全所全體科研人員參加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