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日—10日,應土耳其海峽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中東科技大學和卡塔爾布魯金斯學會多哈中心邀請,由國際安全研究創新團隊首席專家余建華研究員帶隊,傅勇研究員、汪舒明副研究員和顧煒副研究員參加的國際所四人出訪調研團組赴土耳其和卡塔爾兩國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就當前中東局勢發展、土耳其政治與外交、中國與中東關系、以及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在內的亞歐地區互聯互通合作等問題與兩國相關高校與智庫機構專家進行研討交流。
4月2日,代表團抵達安卡拉后,在哈吉·拜拉姆大學與土耳其著名青年漢學家、中國問題專家吉來(Giray Fidan)就目前土耳其政情與外交、中土雙邊關系發展等問題進行交流。吉來向代表團解讀了3月31日土耳其全國地方選舉中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爾等一些重要城市受挫的原因,分析了當今土耳其外交,吉來指出,土耳其在外交上一直是更重視與美歐西方世界和北約的關系。但他認為,土耳其在地理和文化上處于東西方之間,土耳其可以作為東西方世界之間的橋梁,而不應過分偏向某一方向。
當出訪團與這位中國問題專家談起中土關系中的機遇和挑戰時,吉來認為,中土關系的發展充滿機遇。中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中土關系雖不時出現些糾葛,但雙邊貿易增長了4倍。中土經貿合作潛力巨大,不僅擴大土耳其食品對華出口有利于縮小土對華貿易逆差,而且土耳其也希望更多中國游客到土旅游,也十分歡迎中國來土投資。“一帶一路”倡議實踐推進很好,絲綢之路在土耳其人的認知里完全正面。
在安卡拉出訪團還拜訪了中東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的歷史系主任圖蘭(Omer Turan)教授,他談到,中土兩大偉大文明關系應當加強,雙邊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具有很大價值與潛力。對土耳其來說,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意義上,對華關系很重要,土耳其要做東西方世界的橋梁,必須加強對華關系。
出訪團代表還參觀來由中企參與承建的安伊線(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鐵安卡拉站,發現其設施建設很不錯。圖蘭教授也談到,這一高鐵很舒服,可網上買票,4個多小時就能實現土耳其兩個最主要城市間的交通,是中土合作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標志性成就。
在伊斯坦布爾,出訪團訪問了伊斯坦布爾城市大學校園與圖書館,并與該校政治學與國際關系系的助理教授藤凱(Kadir Temiz)博士和系主任雅伊拉西(Ismail Yaylaci)教授進行學術座談。他指出,中土關系非常重要,其中信息、媒體、輿情因素值得高度重視。中國的政策需要注意國際輿情。土中雙方需要更多的正面信息暢通交流。系主任雅伊拉西教授在談到近期土耳其地方選舉時指出,最近的這場選舉,其實是土耳其民眾向執政黨發問的信號,提醒正發黨何為有效的治國理政政策。
土耳其活躍的國際時評專家、馬爾馬拉大學道斯特(Bans Doster)教授在與出訪團的敘談中指出,土耳其中東外交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敘利亞問題。敘利亞問題必須要有一個地區性的解決方案,伊拉克、約旦、土耳其、伊朗等周邊的利益攸關方都應參與,中俄等外部大國也可支持與參與敘利亞戰后重建。“一帶一路”是個充滿兄弟情誼的經濟合作項目,有利于各國之間的友好交往,對土耳其非常重要。土耳其受到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影響,成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梁是最好的選擇。
土耳其海峽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建于2009年,是土耳其一家專門研究東亞的重要學術機構,主要研究中日韓三國。在土耳其海峽大學,出訪團與土耳其海峽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進行了一場中土關系與“一帶一路”研討會。出訪團的余建華、汪舒明、傅勇和顧煒四位學者在會上先后向與會的亞洲研究中心師生作了“當前中東局勢與新時代中國中東外交”、“中東變局下的中國中東外交新發展”、“‘一帶一路’視域下的中土合作前景”和“俄羅斯、土耳其與‘一帶一路’在中亞”四個學術報告。
在伊斯坦布爾,出訪團還與土耳其瑪爾塔皮大學政治學和國際關系學尤內(Hasan Unal)教授著重圍繞土耳其外交展開交流。尤內教授談到,此次執政黨正發黨在地方選舉中失利,意味著土耳其選民要求政府不僅改善國內經濟,還必須在外交政策上進行調整完善。土耳其在地理、文化上處于東西方之間,難以被歐洲的基督教世界所接受,最好還是留在北約,與歐盟建立特殊關系,但保持外交獨立性。
出訪期間,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館官員陳蘇副總領事和胡預哲領事熱情接待了出訪代表團的拜訪,雙方在總領事館圍繞中土關系的歷史與現狀、土耳其政情和近期地方選舉以及同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伊斯坦布爾城市外僑管理對上海的啟示等問題展開親切的交流敘談。
在卡塔爾多哈,代表團參觀了著名的卡塔爾半島研究中心,并與研究部主任負責人埃貝德爾穆拉(Ezzeddine Abdelmoula)博士、研究員楚恰爾(Chafic Choucair)博士和舒科福里(Arafat Shoukfri)博士等一席專家就中東變局對地區國際秩序的影響、卡塔爾外交危機對海合會國家合作的沖擊以及“一帶一路” 共建等問題進行學術交流。該中心專家提出,近來從阿爾及利亞到蘇丹的政治動蕩顯示中東變局的第二波已經開始,而且將在四五十年內反復。西方推動的中東民主化運動已經失敗,地區性沖突正轉變成不同族群和形形色色的政治力量之間的矛盾與博弈。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爭奪將更趨激烈,各種新老熱點叢生頻現。
出訪團最后還拜訪了我院國際學術交流合作伙伴布魯金斯學會多哈中心,多哈中心的研究部主任卡巴尼(Nader Kabbani)談到,2018年年初布魯金斯學會多哈中心與上海社會科學院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中國與中東合作的新機遇”研討會,并與上海社會科學院簽署正式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次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代表團的學術來訪是兩家單位繼續推進合作的一次重要活動。布魯金斯學會多哈中心研究部主任卡巴尼和發展部主任贊維內(Al Hasan Zwayne)在與出訪團的學術座談中談到,中國參與中東事務潛力巨大,“一帶一路”建設如果能讓中東國家形成一個地區性合作框架,推動它們思考地區性共同利益以與中國合作,則對中東的幫助和收益更加明顯。特朗普政府在中東地區的策略以收縮為主,美國對中東的興趣在下降。伴隨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投入減少,中東地區國家將出現更多沖突,美國在中東的政策不可持續。
通過這次前往土耳其和卡塔爾的學術訪問,尤其是與從事國際關系和政治學研究的兩國高校和智庫專家就中東變局以來的中東熱點局勢演進、海灣國家外交、中國與中東國家關系以及 “一帶一路” 共建合作等問題的交流互動,增添了我所對兩國國情尤其是中東國際事務以及中國與中東關系的了解與認識,有助于我所的中東問題的進一步研究和與伊斯蘭國家國際關系學界學術交流的開展,也有益于推進我所與這些單位的國際學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