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根院長會見金度亨理事長
會議代表合影
會場全景
王健所長致辭
金度亨理事長進行會議總結
2018年10月23日,由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承辦的第六屆上海社會科學院—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聯合學術會議在我院舉行。來自中國方面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和來自韓國方面的東北亞歷史財團、東德大學和梨花女子大學的學者參加了學術討論。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研究員、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李元雨研究員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理事長金度亨對會議進行了總結。在為期一天的會議中,兩國的學者圍繞東北亞和平中的歷史議題及其當代影響、對東北亞局勢的多維度透視、東北亞和平建構中的大國與大國關系進行發言和互動,在很多重要的問題上取得了共識。
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都時煥研究員從國際法的角度分析日本的歷史認識,提出要確立走向正義以及和平共同體的國際人權法概念。上海外國語大學廉德瑰教授著重分析了日本對歷史問題的態度,認為中日應該借鑒德法模式以實現對“1972年模式”的進一步突破。上海交通大學王少普教授圍繞《波茨坦公告》的產生、歷史作用與落實過程中的分歧和斗爭進行分析,就美國在戰后日本改造中發揮的作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東北亞歷史財團張世胤博士回顧了東亞歷史爭論與爭端的起源,對中韓歷史問題的合作方案進行了探討。東北亞歷史財團金鐘學研究員從歷史的角度對19世紀西方國際法與日本的韓國殖民化過程進行了回顧,認為近代日本的外交行為仍然對今日的東亞各國提供重要的啟示。
在對當前東北亞局勢的討論中,復旦大學方秀玉教授探討了朝鮮半島持久和平的理論基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實踐方案。韓國梨花女子大學閔丙元教授重點就美國的大戰略進行了分析,認為當前美國國家大戰略呈現出復雜性,其引發的風險也值得關注。上海社會科學院李開盛研究員探討了領土爭端在維護東亞和平中的地位與作用,探討了在理性決策基礎上開展地區合作甚至解決領土爭端的可能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龔克瑜副研究員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朝鮮半島統一對中國的影響。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羅輝博士分析了中國對東北亞區域公共外交的動因與實踐,指出中國對該地區的公共外交仍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間。
大國與大國關系在東北亞和平建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劉鳴研究員從中朝美韓四邊關系的角度,對板門店與新加坡峰會后的半島局勢與未來走向進行了評估。東北亞歷史財團研究員李明贊分析了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影響韓日關系的三個因素,特別指出了經濟因素的重要性。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崔宏偉分析了歐盟的朝鮮半島政策目標及其政策走向,指出歐盟內部對朝鮮政策仍然存在認識分歧。韓國東德女子大學李東律教授對中國在韓半島的“角色”及中韓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中國的作用和中韓兩國的緊密合作在推進半島局勢持久改善中非常重要。
會議召開前,張道根院長會見了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理事長金度亨一行。張道根院長對韓方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認為在當前國際形勢與東北亞環境下,中韓合作十分重要。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與我院就歷史、國際政治等問題展開研究和學術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金度亨理事長認為,中韓間不但在現實的政策中可以開展合作和對接,在許多歷史問題上也有共同的立場。他還介紹了韓方此次來訪的目的,表示期待雙方能夠總結過去合作的經驗,今后與我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國際合作處處長吳雪明、智庫建設處副處長李開盛參與會見。
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自從2013年起開始與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舉行聯合學術會議,會議輪流在上海、首爾召開,重點議題是中韓關系、朝核問題、歷史問題、東北亞地區合作等。通過持續的交流與互動,有效地促進了兩國學者之間的人文學術交流。會議不但有兩個研究機構的學者參加,還以此為平臺,吸引了兩國其他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學者參與,已成為兩國之間學者開展交流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