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胡志勇:《戰略設計:海洋政治建設的關鍵舉措》

    2018年8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胡志勇

      

    關鍵詞:海洋政治;海洋主權;生態環境;海洋經濟  

      

    現實上,國與國之間海洋政治的關系面臨著諸多的海洋權益問題,具體來看,主要涵蓋海洋政治權益、海洋安全權益、海洋生態權益、海洋經濟權益、海洋科技權益、海洋文化權益等。而海洋政治權益又由海洋主權、海洋管轄權、海洋管制權等構成。在現代國際關系中,主權國家的海權體現為法權關系,指在主權國家主張的海域內占有、控制、支配、開發與利用相關海域、島礁、灘涂、航道、海底資源等的能力。從這一意義上看,海洋政治戰略是海洋戰略的核心,海洋戰略的核心是海權,海權的關鍵是軍事海權。從戰略意義上看,海洋政治特指一個主權國家或地區圍繞著特定的海洋利益,通過合作或者運用海洋權力來維護和實現本國或本地區海洋利益,處理和協調與特定海洋利益相關的社會活動。而公正、合理的海洋政治關系,是全球海洋合作的政治基礎。具體來看,我們應當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維護海洋主權完整是海洋政治的核心內涵

    歷史證明,大國的崛起與各自成功的海洋戰略緊密相連,海洋興則國強民富,海洋衰則國弱民窮。荷蘭、英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繼崛起,海洋戰略的成功實施功不可沒,這也為后發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隨著海洋空間的不斷發掘,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維護各自國家主權,積極追求海洋利益最大化。而隨著海疆地理的拓展,世界范圍海洋權益的爭端也會逐漸增加,維護各自國家海洋主權的行為,日漸成為當代國際政治中的討論最頻繁和牽涉最廣泛的話題,可以說海洋爭端如何合理、公正地解決,對構建國際政治新秩序起著關鍵作用。

    當前,我國海洋政治建設不僅需要在國際上維護海洋權益展開廣泛而深刻的斗爭,同時還要圍繞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能源開發利用、海洋生態保護、海洋可持續漁業、海洋垃圾和酸化治理、海洋防災減災、海島保護與管理、南北極科考等方面,積極推進重大國際議程的磋商進程。我們應以全球新型海洋合作伙伴建設為契機,推進國際海洋務實合作,深度參與海洋治理,積極打造“藍色命運共同體”,進而從戰略層級積極維護我國國家海洋主權和安全。

    從法律制度層面看,對內,我們應當積極完善海洋治理法律體系問題,理順現有國內海洋法律和國際海洋法律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同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相配套的法律體系,用制度化手段來支撐海洋戰略的實施。對外,我們應當通過加強對話磋商、深化互利合作、靈活運用規則,開展法律維權等手段,積極穩妥地應對和化解周邊各種海上風險和復雜局勢,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贏得和平穩定環境。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是海洋政治建設的基礎

    由于不斷對海洋資源的索取,今天我們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海洋環境保護問題。海洋環境保護,也上升為國際海洋政治問題。從我國國情出發,我們應加快海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污染治理、海洋防災減災、海上船舶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能力,加快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以更積極主動的心態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在努力向世界提供海洋公關產品的同時,積極建設生態海洋。

    為此,我們應當努力發展深海裝備技術,推動我國的深海科學研究,提高深海科研成果的質量,進一步加強對海洋開發活動、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經濟社會的監測監管,實現政府對海洋的有效治理。在推動海洋生態文明治理方面,我們應按照綠色、低碳、集約節約的發展理念,深化加快建設海洋生態文明體系,加大海域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完善海洋生態監測體系,轉變用海方式,加強綠色發展,做好海洋防災減災工作,不斷優化海洋空間利用布局,以最小的海域空間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損耗,推動海洋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海洋政治建設引領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海洋共同發展的具體實踐和重大舉措,將海洋科技、海洋環境、海洋文化作為主要領域,沿線國家和地區與我國在經濟、資源和能源等諸多領域形成互補,成為我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重點方向,在互信、互利、共建、共享、平等、協作理念指引下,我們將深度參與全球海洋經濟開發。在這一意義上,我國海洋發展承載著全球海洋共同發展的愿景。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方面。為此,我們應當實現陸海統籌、壯大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綠色發展轉型階段。在經濟建設方向上,我們強調要轉變傳統海洋經濟發展方式,要注重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積極推動海洋經濟與海洋資源、海洋環境協調發展。同時,要提高海洋產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使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積極發展海洋旅游經濟、郵輪經濟,不斷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擴展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讓人們享有更多更好的海洋發展成果。

    發展海洋文化提升海洋政治軟實力

    按照推進海洋文化創新、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文化推廣的規劃,我們應積極深化海洋文化體制改革,做好海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修復工作,提高海洋文化效益,積極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海洋文化,不斷提升我國海洋“軟實力”,為“海洋強國”戰略服務。

    積極推進海洋政治建設、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全球海洋政治現代化的補充與完善。它反映了我國著力推動海洋維權向統籌兼顧型的方向性轉變,體現了我國在提高海洋治理現代化方面的制度和文化建設能力。以話語權的提升為契機,以構建海洋經濟和諧發展的“藍色命運共同體”為抓手,我們將積極推動藍色伙伴關系—藍色利益共同體—藍色命運共同體、人—海洋和諧發展的全球海洋政治文明建設。在積極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前提下,我國將為全球海洋政治發展提供更多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透過蔚藍深邃的海洋,搭乘“一帶一路”的東風,我國海洋建設正闊步前行。同時,蔚藍深邃的海洋也提醒我們必須保持憂患意識,再接再厲。我們應以發展藍色經濟為主線,以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為抓手,在不斷擴大“藍色朋友圈”同時,全方位推動海洋政治建設,進而實現海洋強國的夢想。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海洋治理體系構建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