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3日,第二屆“全球經濟治理新需求”國際研討會于上海社科院舉行。繼首屆 “國際金融體系&發展與基礎設施融資”研討會后,本屆研討會以“國際貿易和投資體系的未來”為主題。這是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和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上海代表處共同發起的“全球經濟治理新需求”系列國際研討會之一。雙方計劃將于2019年初繼續圍繞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共同舉辦第三次國際研討會。會議邀請了世貿組織秘書處、悉尼羅伊研究所、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武漢大學、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戰略研究院、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與會,共同圍繞國際貿易投資體系和主要大國關系所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進行深入探討。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鳴研究員主持研討會開幕式。上海社科院王振副院長、艾伯特基金會上海辦公室潘主任Stefan PANTEKOEK出席會議并致辭。王振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當今世界經濟正處于變革時期,全球經濟治理重要性更加凸顯。與此同時,隨著美國單邊主義升溫,國際貿易和投資體系面臨重大挑戰。中國將進一步改革和開放,為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系作出中國貢獻。上海社科院作為中國25家高端智庫之一,將發揮自身優勢,與各界進行廣泛合作,共同打造學術、智庫共同體,為改革與完善當前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思路、思想和遠見。Stefan PANTEKOEK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經濟秩序發生重大變化,全球化面臨的挑戰空前巨大。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期待中國能夠為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和世界經濟平衡發揮更大作用。艾伯特基金會希望通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2018年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單邊主義愈演愈烈,美國對外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大幅提升,不僅給中美經貿關系帶來新問題、新挑戰,更給國際經濟秩序帶來嚴重沖擊。國際形勢正經歷歷史性變化,逆全球化負面效應進一步顯現。對此,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教授,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太項目高級咨詢研究員Tim SUMMERS認為,當前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將在結構層面挑戰當前由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這種進攻性現實主義觀點將會帶來重大的沖突風險。悉尼羅伊研究所國際經濟項目主任Roland RAJAH指出,引起西方強烈抵制的中國產業政策與此前其他國家的產業政策并無本質不同。美國如今的財政政策正走向錯誤的方向,而使用貿易政策縮小雙邊逆差只會導致逆差來源轉移、效率降低和全球福利下降。
關于當前緊張的中美經貿摩擦,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強調,2018年以來中國對美投資銳減90%以上是十分危險的信號。未來中美間若發生沖突,將會失去資本的潤滑作用。對于正處于中美權力轉移的臨界點而言,中美間發生貿易摩擦并非不正常。若能通過這一沖撞,中美之間戰略互動取得新的均衡,未必不是好事。但若管理不善,過于從完全現實主義層面理解當前中美互動,修昔底德陷阱則可能最后成為現實。中美應采取合作態度妥善耐心解決雙方摩擦,從新的高度重新分配中美兩國的經濟利益模式。與會專家普遍認為,解決中美之間貿易摩擦的正確方法應該基于包括WTO規則在內的多邊制度。
關于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系和的發展前景,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深圳)教授Gerhard STAHL認為,國際經濟的重心會逐漸轉移至新興國家,特別是亞洲地區,各經濟體之間的相互依存性將會繼續增強,數字經濟會成為新工業革命的主要驅動力。而各國對環境和安全等公共資源的依賴以及單個國家行為體可能會對此形成的破壞,使得國際政策的協調正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世貿組織秘書處服務貿易司獨立貿易政策分析師和前高級經濟學家Rudolf ADLUNG指出,成員的異質化和世界權力的分散化,成員間共識的缺失以及推動新協定的政治動力不足,使得多邊體制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各國都要確保各項政策和倡議之間的兼容性和一致性,可以通過一定的概念創新以及開放的諸邊協定,推動多邊制度向前發展。
此外,包括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在內的多名專家認為,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做法,導致美歐經貿關系同樣面臨巨大考驗,這對對此前建立的國際經濟秩序和自由世界的沖擊都會是劇烈的。歐盟作為美國傳統盟友,是否接受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做法,美歐關系走向對全球經濟和自由世界秩序走向十分關鍵。與此同時,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空間巨大,雙方應抓住歷史機遇,在戰略上要明智,現實中要睿智,從更宏觀的圖景中看待中歐關系,為均衡積極的貿易關系注入新元素,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最后,劉鳴副所長和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上海辦公室主任Stefan PANTEKOEK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劉鳴副所長指出,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執政理念給全球經濟秩序和世界經濟發展前景造成混亂。中國和美國國內經濟平衡存在結構性問題,雙方都應該從國內層面進行結構性調整,訴諸于單邊貿易政策和保護主義并不能解決當前困境。中國會繼續改革開放,支持多邊貿易體系,逐步擴大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拉動作用,實現經濟驅動因素的多元化。Stefan PANTEKOEK指出,本次研討會從戰略、經濟、國際政治各個角度討論了當前國際貿易和投資體現面臨的挑戰,關注最新進展特別是抵制全球化的情緒在升溫。各國都要充分認識到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和世界貿易的復雜性,以及目前多邊體系中缺乏領導力的困境。
本次研討會以當前熱點問題為導向,層次高且重務實。與會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對中美歐大國互動關系與國際貿易投資體系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未來世界秩序和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作出判斷,對全球經濟治理新需求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