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與首爾研究院共同舉辦的 “東北亞局勢變化與地方政府外交角色”的研討會在首爾研究院舉行。我所劉鳴所長、李開盛研究員、湯偉副研究員,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龔克瑜研究員,上海外國語大學張鵬副教授參加了會議。韓國與會人員包括首爾研究院院長徐王金、韓國統一研究院院長金延哲、漢陽大學國際大學院長文興鎬、慶南大學極東問題研究所教授李相萬、圣公會大學教授李南周等相關學者與首爾市政府官員參加會議。會議圍繞朝鮮半島最新局勢、地方政府的對外交往、以及中韓關系三個議題進行了廣泛討論。
在朝鮮半島最新局勢議題上,慶南大學的金葉東教授就認為朝鮮正試圖成為正常國家,隨著核導開發的完成,其戰略重心將轉向了經濟和文明國家建設。他還向會議展示了未來朝鮮統一的路線圖。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龔克瑜針對最新出現的趨于積極的朝鮮半島局勢進行了分析,認為目前朝韓通過兩次峰會和金正恩訪問中國實現了局勢的扭轉。目前韓國方面提出的終戰宣言是三方而非四方,這是否有利于朝鮮半島相關方的利益,值得研究。她認為,目前緩和是主要由朝鮮方面的行動形成的,美國似乎并沒有做出改變,因此未來如何變化,還需要美朝良性的互動。
在地方政府的對外交往的議題討論中,圣公會大學的李南周老師介紹了在目前朝韓關系下地方政府如何與北方開展合作的情況,他認為目前朝鮮半島的區域合作受到朝鮮核導開發的抑制,隨著局勢緩和,與北方務實合作的必要性凸顯。北方新政將有助于實現亞歐合作的對接。從合作路徑看,有三種方式,即要漸進、分階段合作、自上而下合作和自下而上的合作。從領域上看,主要分為交通合作、環保、資源與能源合作、文化旅游合作。
湯偉圍繞最新的世界城市理論,介紹了從范式到政策的變化,提出目前發展中國家紛紛模仿和趕超發達國家城市,包括進行特征模仿,但這種模仿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導致了城市內部分化和沖突,使得全球化和本土性之間出現嚴重的沖突。
張鵬則圍繞中國的國有企業如何參與對外行為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他認為企業已經成為省市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抓手。
在中韓關系議題里,首爾研究院的李珉窺對2004年以來的中國公共外交的成效進行了對比分析,特別是在對韓外交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今后需要改進。特別在人員交流方面,中國人訪問韓國每年600萬,韓國人訪問中國每年400萬,但雙方戰略互信仍然缺失,在遇到各種危機時無法有效化解。
我所李開盛研究員圍繞中韓關系的自主性做出了解析,中韓關系缺乏自主性,雙邊關系受到第三方關系影響太大。朝核危機、美國因素等等導致中韓關系處于漂流狀態,忽視了雙方共同的政治安全利益的挖掘,即重大共同利益。目前只有地區安全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朝核問題以及相關的安全挑戰。
此外,我所訪問團還訪問了韓國的國家安保戰略研究院,國立外交院,統一部,以及并韓國國會,與執政黨議員李仁榮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