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劉鳴所長帶隊赴韓國出席國際所與東北亞歷史財團合辦的學術會議

    2017年11月22-25日劉鳴所長帶隊赴韓國首爾出席中韓合辦的主題為“近現代時期的東北亞國際形勢分析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啟示”的學術會議。

    會議在劉鳴所長和東北亞歷史財團理事長金度亨先生分別致辭后拉開帷幕。

    此次會議共分為近現代東北亞國際形勢的比較分析、21世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與朝鮮半島、美歐俄主要大國的朝鮮半島政策等三個部分。

    在第一議題“近現代東北亞國際形勢的比較分析”的討論中,釜山外國語大學的權善弘教授從歷史視角分析了儒教文明圈和朝貢體系的特點指出儒教文明圈雖然有上下垂直關系但其中仍然存在互惠性復旦大學的方秀玉教授在梳理了中國領導人國家利益觀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朝鮮半島形勢指出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政策具有連貫性對話與談判是解決半島問題的出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曾蕙逸博士從國際法的視角審視朝鮮半島危機,討論了朝鮮的國家身份對朝韓關系的影響,認為半島問題必須從多方面、多層次來理解。

    在第二議題“21世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與朝鮮半島”的討論中,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員羅建波教授較為全面地闡釋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理念與新實踐,指出中國外交是自律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兩大使命,中國夢攜手世界夢。來自韓國國會立法調查處的金禮慶先生就2017年10月31日中韓兩國發布“中韓雙方就中韓關系等進行溝通”的消息一事進行了分析,指出其意義在于中韓共同發消息表明兩國交流回到正常軌道,應以此為起點,加強溝通與合作。上海社科院國際所的汪舒明副研究員的發言圍繞“歷史民族主義與東北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這一主題展開,他指出歷史民族主義和沖突記憶從影響民族國家的本體安全、與國家安全戰略構成相互制約和影響國家的威脅認知等三個方面對東北亞區域合作構成挑戰。東北亞歷史財團的李明贊研究員對韓日關系進行了回顧與展望,指出日本首相安倍追求的積極和平主義具有復雜性,韓國輿論在感到韓日軍事合作具備必要性的同時也對此深感憂慮。

    會議的第三議題討論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朝鮮半島政策上海社科院國際所的崔宏偉研究員認為歐盟北非朝核問題的完全局外者歐盟及其成員國擁有的結構性權力和廣泛的外交網絡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各方協調立場發揮凝聚共識控制戰爭風險的作用韓國中央大學的車兌西博士認為美國大戰略一直受到例外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雙重影響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特朗普政府處于十字路口可能向現實主義轉變也可能持有例外論并向新保守主義戰略回歸上海社科院國際所的顧煒博士認為俄羅斯在朝韓雙方之間總體上執行平衡型外交政策近年來俄羅斯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作用呈上升趨勢這不僅同俄羅斯的戰略目標和外交政策相關也是地區局勢客觀變化的結果,中俄韓應加強在半島問題上的三方合作。

    除上述發言人外本次會議還邀請了韓國外國語大學成均館大學世宗研究所慶北大學等韓國相關機構的研究人員參加討論。本次會議是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與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定期交流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每年輪流主辦一次學術會議就朝鮮半島問題中韓關系東北亞局勢等問題定期交流促進了中韓雙方學界的相互了解

    (顧煒  供稿)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