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安全研究的學科建設順應中國爭取良好國際環境、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現實需求,有利于中國倡導新安全觀、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在全球治理和區域合作的國際事務中發揮更有效的建設性作用,推動和諧世界的構建。
上海社科院國際安全學科創新團隊以國際所國際安全研究室為主要平臺、吸收本市高校與科研機構精銳專家加盟。本團隊首席專家余建華研究員長期從事國際問題與世界歷史研究,主持并已完成“恐怖主義的歷史演變研究”和“世界能源政治與中國全球油氣戰略”等多項國家和市課題,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東變局研究”等研究課題。除負責人外,本創新團隊成員還包括3名研究員:傅勇、孫德剛和葉江;3名副研究員:焦世新、汪舒明和羅愛玲;1名助理研究員:戴軼塵,均已取得國際關系專業博士學位。團隊成員在“國際安全體系與全球治理”、“地區安全與地緣政治問題的研究”、“非傳統安全”等領域有自身的特色。
在為期五年的研究中,本學科團隊將按照“以質取勝”、“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建設思路,重點爭取在以下三個方向尋求創新和突破:(一)國際安全體系。要在研究傳統國際關系理論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進行國際安全理論新發展的學科專業理論創新研究。(二)地區安全與地緣政治。繼續鞏固和發揚原有的特色和優勢,形成若干在國內地區安全研究中有明顯競爭優勢的研究子領域,如一帶一路、中東變局、猶太—以色列、東亞安全等,探析中國更好參與地區安全治理的戰略和政策。(三)非傳統安全,如國際恐怖主義、跨國移民、宗教和民族沖突、能源安全等領域的問題和治理。
三年來,本團隊在標志性成果推進順利,完成了《恐怖主義的歷史演變》一書于2015年出版,該書獲得市出版基金資助,并于2016年榮獲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2017年底,“中東變局”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順利結項,團隊圍繞“中東變局”完成了60多萬字的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