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四屆上海社會科學院--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年度研討會”在上海社科院順利召開。該會議自2013年開始,由上海社科院國際所與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在首爾與上海兩地交替共同舉辦。本次會議以“中韓合作:挑戰與對策”為主題,來自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對外經濟政策硏究院、誠信女子大學、同德女子大學、慶南大學、中央日報社、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社科院世經所、應用經濟所及國際所的多位專家學者出席,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與交流。
會上,上海社科院于信匯書記與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金浩燮理事長分別致辭。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金鐘學研究委員與上海理工大學仇發華副教授分別就中韓關系的歷史與現實發言。金鐘學從19世紀末中韓關系的歷史出發,以史為鑒,指出目前中國如果要促進朝鮮開放,需要深刻了解朝鮮的內部情況。仇發華認為,中韓關系受制于朝核問題與中美關系,雙方應加強合作與溝通,盡量擺脫第三方因素的干擾。上海社科院世經所趙蓓文研究員從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出發,回顧中韓雙邊投資合作發展歷程,認為“一帶一路”戰略將會促進中韓雙邊投資、貿易、金融的進一步合作。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楊平燮首席研究委員則對中韓經貿關系特點進行了詳細分析,認為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兩國政府應充分運用通過協商而制定的制度,互相開放新的領域,才能使合作更為深入廣泛。
除中韓關系外,與會學者還就朝核問題與中美韓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韓國誠信女子大學金暎浩教授從國際體系變化的角度對朝核問題進行了剖析,同濟大學夏立平教授則對朝鮮核武發展進行了評估并指出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不同立場,一致表示中美韓合作對于解決朝核問題有重要意義。韓國同德女子大學李東律教授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對中美關系之于中韓關系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中韓合作在解決朝核問題上的重要性。復旦大學方秀玉教授對朝鮮半島安全與中美韓關系進行了詳細闡述,指出目前朝鮮半島危機不斷升級,為了大局的穩定與和平,各國應受道德約束,各自退讓,縮小利益范圍,以談判解決問題并制定相關國家都能接受的行為準則。
此外,復旦大學石源華教授、沈丁立教授、上海社科院李偉研究員、東北亞歷史財團車在福研究委員、慶南大學沈之淵榮譽教授、中央日報芮榮俊北京分局長、世宗大學崔弼洙助理教授、國際所的李立凡和趙建明兩位副研究員以及趙國軍、吳其勝、崔榮偉、束必銓、郝群歡等助理研究員也分別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精彩評論。
最后,劉鳴所長做了會議總結,并指出中韓除了朝核問題外,還應該將重點放在經貿合作上。中國確實在朝核問題上進行了努力,要客觀評價,但中國無法對朝鮮采取過度行動,否則有可能產生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