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胡志勇:《印日深化伙伴關系牽制中國?》

    中評社北京923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印度。這是安倍第四次以首相身份訪印。在目前國際形勢下,安倍訪印進一步加深了日印兩國在防務領域、尤其是海上安保領域的合作。而且,此次安倍訪問印度,是在中印邊境對峙剛結束不久,因此有媒體猜測,日本與印度希望加強合作,共同牽制中國。但是,作為日本首相安倍的年度訪問計劃,在中印邊境對峙之前就已確定。值得注意的是,而此次安倍訪印,更多的是加強經濟層面的合作。尤其是高鐵項目成為了中、日兩國在印度競爭的重點。日本希望通過在高鐵出口方面比中國和德國占據先機,主導印度這個人口大國市場。印度與日本的高鐵合作被看作是與中國的經濟競爭之一。
    近年來,印度積極加強與日本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兩國合作范圍不斷擴大。而日本擴大在印度的投資,強化在安全領域的合作,牽制中國意圖凸顯。但是,如果據此斷定日本與印度結成聯盟圍堵中國則夸大其詞了,因為,目前的印度實力不足以支撐其與世界其他國家結成實實在在的同盟,而且,印度國內經濟發展并不盡人意。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不甘于做南亞地區大國,一心想當世界一流的大國。但是,囿于印度糟糕的基礎設施和眾多的貧困人口等不利因素,印度離世界一流大國還差的很遠很遠。盡管如此,莫迪上臺以來在國際舞臺上積極行動,莫迪頻頻出訪,并頻頻邀請外國政要訪問印度,以提升印度的國際地位。

    此次安倍訪印,安倍非常重視與印度之間的安保合作,以牽制不斷崛起的中國,日印強化合作給外界提供了諸多想象空間。而印度在中印發生邊界軍事對峙后不久,強化了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互動。特別是印度和日本積極試圖聯手推出“亞非自由走廊”來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長期以來,印度視中國為威脅,時時與中國競爭,處處和中國攀比;但中國從來也沒有把印度作為戰略對手,中國與印度不在一個發展層次上,中國更沒有把印度列為中國對外政策的重點。近年來,日本安倍上臺以來,也視中國為其最大的戰略對手,印、日兩國強化雙邊關系,聯手對抗中國的戰略意圖越來越清晰。但是,印度的綜合國力以及日本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決定了日、印聯手并不能對中國構成實質性的影響。“抱團對抗”反映了印度和日本某些政客們的冷戰思維在作怪,中國持續發展的實力連美國都自嘆弗如,何況連世界二流大國都算不上的印度,只能發揮其特有的“天生演說家”的特長,忽悠忽悠其媒體而已。印、日兩國情緒“互舔”相互安慰罷了。

    而且,目前中、印雙方正在努力致力于透過談判尋求一個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第三方都應該尊重中印透過雙邊談判解決爭議的努力,任何第三方都不應該以任何形式介入中印領土主權爭議。日本也不例外。況且在經貿合作方面,中日兩國的合作遠甚于印日之間的合作。印日想聯手抗中,得算算成本。盡管安倍和莫迪都希望在安倍訪印期間達成盡可能多的“具體成果”,但兩國關系短期內難以達到雙方設想的高度,而印、日兩國要結成針對中國的聯盟更不現實。

    實際上,隨著全球化不斷發展,地緣政治如今已無法充當國際關系的絕對指揮棒,誰執迷于地緣政治邏輯,都會搞亂自己,根本行不通。隨著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沒有一個亞洲國家可以實質性挑戰中國國家安全,中國已經站到了亞洲經濟合作格局的中心地位上,印度強化與日本的合作,不可能對中國構成重大威脅,對中國更產生不了實際對抗力。

    盡管如此,中國也應警惕印、日不斷走近的事實,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落實和改進,以極大的耐心和誠意改善與印、日之間的關系,不斷推動中、印和中、日雙邊關系的向前發展,減少摩擦,增信釋疑,最大限度地降低印、日聯手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發表于《中國評論通訊社》,2017923日。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