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國際所常務副所長劉鳴研究員會見美國駐滬總領事館政治處處長李必達,解讀“十九大”文件精神。
劉鳴在訪談中表示,“十九大”的最重要內容就是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新時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十九大”報告的目標和內容非常清晰,就是按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決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此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終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確保三大基本前提條件:首先,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是保持國家社會穩定,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前提。其次,全面從嚴治黨、打擊腐敗、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其三,通過全面依法治國,構建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來推進國家治理建設,進一步推動經濟改革,報告中提到了將成立“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這是對全面依法治國最大的組織保障,也將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
在外交政策方面,“十九大”后將保持連續性。中國除堅定地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外,將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做出更大貢獻。通過提出一系列新的倡議,比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塑造國際與地區秩序,幫助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水平,深化全球治理,推動全球化進程。
雙方討論了特朗普訪華問題,劉鳴認為,朝核問題和中美貿易問題是中美領導人會談的兩大主要議題。針對朝核問題,中國一直認真執行聯合國通過的制裁決議,美國也應更多強調談判和對話,兩國都應該秉持更加開放和靈活的姿態,用新的思維方式解決朝核問題。關于中美貿易赤字,中國根據“百日計劃”已經進口了一定數量的美國大豆和牛肉,雙方也在討論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問題,中石化正在與美國公司談判修建一條頁巖油輸油管道及建設輸油終端的超大型油輪。中國也希望能夠參與美國基礎設施建設,進入美國服務貿易領域投資,購買這個領域的商品,同時期望美國放松技術轉讓的限制。
2017年10月31日,國際所常務副所長劉鳴研究員接受日本《每日新聞》社上海支局長林哲平記者采訪,回答特朗普訪華問題。
劉鳴在采訪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提出在本世紀中葉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要避免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因此“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與合作共贏”仍將是中國對美政策的核心。特朗普訪華在安全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朝核問題,兩國保持了廣泛磋商,合作良好。中國根據聯合國決議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停止朝鮮公司在中國國內的經營、限制石油制成品出口等等。特朗普總統對中國的努力也是滿意的。首腦會談中將釋放更加明確的信號,不承認朝鮮的有核地位。
中國、日本、韓國三個國家目前對于朝鮮無核化以及盡可能避免軍事沖突這兩點是達成一致的。一旦美朝卷入沖突與戰爭,將會對日韓造成嚴重的損害,中國方面也可能會遭受核污染等各種人為的災害。
今年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中國聯合參謀部參謀長開始進行軍事磋商,這對于兩國防止誤判、情報分享都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作為在海湖莊園會談確定的四個對話機制之一,中美外交與安全對話會議今年順利進行,雙方比較滿意,雙方今年還就反恐和阿富汗問題進行對話。
在經濟方面,雖然有進展,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中國根據海湖莊園確定的“百日計劃”,在早期收獲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美國仍然不滿意。8月正式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借口中國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和強制美國企業作技術轉讓。由于結構性的原因,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將長期存在,但美國可以通過服務貿易的順差來縮小總體的貿易失衡。
針對在特朗普訪華之前中韓宣布改善關系的最新發展,這主要是韓國開始對去年部署薩德反導導彈而引起的對中國利益的影響有了反思性認識,也迫切希望改善中韓關系。中國方面也考慮到朝核問題的危險性在增加,中韓兩國需要加強磋商與協調。同時,隨著中日關系的有所緩和,中日韓領導人會談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恢復,因此中韓關系的逐步改善也有其必要性。
(吳澤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