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上海之前,他們先期訪問了南京,并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他們對此感觸頗深,對紀念館內關于戰爭時期日本軍隊的殘暴描述印象深刻。他們問及中國民眾的歷史記憶會否形成反日情緒,進而影響兩國關系。
對此,汪舒明副研究員表示,歷史問題是中日關系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歷史記憶會讓中國人對日本產生負面情感,只要日本政治家不時有挑釁行為,就會激起民眾的“厭日”情緒。日本只有像德國那樣真誠道歉,雙方才能實現歷史和解,發展面向未來的中日關系。李開盛研究員認為,可以從三個層次理解歷史記憶問題:作為個體的記憶,作為國家的敘事和作為人類的記憶。目前,中日都主要強調前兩個層次,對第三個層次關注不夠,所以會產生很多對立。日本唯有正確對待歷史,才能在國際道義層面得到國際社會的信任。
南海局勢牽涉多方利益,美方對中國的南海利益和目標始終充滿疑慮。為更好地讓美方學員理解中國的南海政策和目標,李開盛研究員表示,中國的南海目標就是維護主權、實現和平和促進經濟合作。崔榮偉博士補充道,中國主張以外交談判方式與南海當事國解決爭端符合各方利益。南海仲裁案不是爭端當事方的共識,無益于解決爭端,還會惡化東南亞的形勢。同時,中國積極加強與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的合作,尤其在經濟合作方面,以此淡化南海沖突,為最終和平解決南海問題營造良好環境。
當美方學員問及美日可否參與在南海的經濟活動時,胡志勇研究員指出,美、日等國參與南海開發必須有前提,就是要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不要攪局南海爭端,遵守中國的相關法律等。中國可以與各國在南海管控分歧、開展合作,建立海洋經濟合作開發機制,以經濟促政治,維護好南海地區的穩定。
當前,特朗普政府重視中東反恐,將打擊伊斯蘭國作為外交政策重點。美方學員也是頗為關注中國對伊斯蘭國的態度和新疆的反恐政策。趙國軍博士說,伊斯蘭國對整個世界都是一個威脅,目前對西歐和美國的威脅大于中國。對于中國的威脅主要是伊斯蘭國組織通過吸引和招募從新疆出境的極端分子,經過敘利亞戰火考驗后,“回流”到中國境內實施恐怖活動。美國可以超越人權層面的意識形態干擾,加強與中國的反恐合作,這樣有利于最終消滅伊斯蘭國極端組織。胡志勇研究員則表示,中國政府堅決反對恐怖主義,積極打擊“三股勢力”。中國和上海合作組織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活動,通過反恐演練、情報共享等措施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反恐合作,有效地維護了新疆地區的安全。
最后,學員們談及他們對于美國未來海權的理解。他們認為,隨著越來越多地區國家走向海洋,美國的海權會走向新的發展態勢,美國海軍未來會更加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重視與他國海軍的交流與合作,在海洋安全事務中與他國尋求共同立場。雙方還就未來中美關系挑戰與合作、美國的同盟體系和中國經濟等進行了充分而廣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