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關系研究》編輯部會同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于上海社科院101會議室共同召開“歐洲移民危機與全球化困境:癥結、趨勢與反思”學術研討會。
會議由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劉鳴所長主持,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金應忠研究員、《國際關系研究》副主編傅勇研究員分別致辭。會議從多學科角度探究因全球化加速發展導致西方國家經濟優勢與制度的式微,并對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發展前景及相關政策進行前瞻性的思考與研究。
宏觀層面上,與會學者從當前越演愈烈的歐洲危機和難民危機現象探討了全球化與歐洲一體化所面臨的困境,并對資本主義所面臨的一系列危機進行了反思。微觀層面上,與會者深入討論了歐洲移民危機的結構成因以及美國民粹主義中的族裔政治問題,并對全球移民安全治理的出路作了展望。
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的金應忠研究員認為,當前國際社會正處于四個轉型的空檔期中,表現為:1、各種危機沖突頻發的高發期;2、新理論、新理念的空白期,21世紀以來,歐美等西方國家再無任何引領世界的新思想、新理念出現;3、公眾情緒的失控期,民粹主義思想重現,上層精英不了解草根階層的想法;4、大變革的窗口期,在新的全球治理結構形成之前,這個窗口期會存在較長時間。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伍貽康研究員認為歐盟已陷入多重危機中,3-5年內將會是歐盟的最困難時期,如今的歐洲呈現一派衰敗的現象,歐盟的凝聚力、向心力下降,歐盟28國的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與之前相比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變化肇始于1973年英國加入歐共體之際,此后幾乎所有后來加入的成員國多是為了搭乘歐盟的便車,加入歐盟的實用主義和機會主義動機更多于對理想主義信念的追求,因此這些國家在遇到危機后便后退萎縮,比如英國的公投退歐。在歐債危機、大量難民涌入歐洲、歐洲社會內部過度伊斯蘭化等疊加的社會經濟危機沖擊下,歐洲民主國家所崇尚與自豪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全球化的優勢均遭到史無前例的挑戰。未來的歐盟必須與時俱進,尋求新的動力,重建新的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