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第三方力量中“攪局者眾而息事者寡” ——俄美關系短期內難以實現重大突破
在五角大樓高官公開宣稱俄羅斯是對美國的最大威脅后,美國近日又正式開始向歐洲部署F-22“猛禽”戰機。作為第五代戰斗機中的翹楚,F-22是“首次”在歐洲部署,意在表明美國對俄羅斯的強硬立場,也傳遞出俄美關系再度收緊的信號。
眾所周知,俄美關系自2013年11月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一直處于低谷。美國等西方國家首腦拒絕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將俄羅斯排除出八國集團,獨立召開七國集團峰會;俄美之間采取制裁與反制裁措施,借軍演、閱兵等各種場合秀肌肉等,都表明俄美關系處于冷戰結束以來最為冰冷的時期,甚至可以被稱為“新冷戰”。
造成此種局面呈現長期持續發展態勢的原因,除了俄美之間的國家利益矛盾、舊式思維影響、戰略競爭激烈等因素外,一個更為凸顯的因素是俄美關系中的第三方影響。特別是當前俄美關系中的第三方呈現出“攪局者眾而息事者寡”的明顯現實,成為阻礙俄美關系正常發展的重要因素。
關鍵第三方:烏克蘭
此一輪俄美關系的低谷,直接的誘因是烏克蘭危機。烏克蘭國內局勢的動蕩、克里米亞的入俄公投、馬航MH17的“神秘”墜落以及東部武裝與基輔中央政府之間的沖突,都成為俄美關系不斷惡化的重要推手。
此次美國將F-22派駐歐洲,也與烏克蘭東部局勢日前再度緊張,停火協議面臨被“撕毀”的情況存在直接聯系。在美方看來,烏克蘭問題的久拖未決與俄羅斯對烏東地區的支持密切相關。而國務卿克里訪俄并未促使俄羅斯態度變化。因此,為迫使俄羅斯屈服,實現戰略平衡,美國需要“示強”,這是其部署F-22的直接原因。顯然,近兩年以及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烏克蘭都是影響俄美關系發展的重要第三方,而一個更為重要的現實在于,烏克蘭并非一個“統一”的第三方,其內部無論是親歐勢力和親俄勢力之間還是基輔政府與東部地方武裝之間,都存在立場差別。因此,一個缺乏“統一”立場的烏克蘭,在局勢難于控制并時而出現動蕩的局面下,就成為影響俄美關系的最關鍵也是最不穩定的第三方因素。
矛盾第三方:歐盟
在俄美關系問題上,歐盟存在極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與俄羅斯鄰近甚至是接壤的地理位置,使相當多的歐盟國家希望得到美國的安全保護,以減輕對俄羅斯戰略威脅的擔憂。因此,俄美關系進入低谷,美國出面威懾俄羅斯是歐盟部分國家所需要的。但另一方面,地理的鄰近也使一些歐盟國家希望盡快解決烏克蘭問題,實現歐洲大陸的和平與穩定,畢竟不穩定的局勢將使它們最先遭受損害。因此,部分歐盟國家也希望俄美關系緩和,同俄羅斯進行合作。
但此種矛盾心理以及歐盟各國能力上的弱勢,使問題更加復雜化。在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歐盟意志并不一貫堅定,甚至有時“三心二意”,而與此同時,缺少美國的參與,德法推進的和平努力收效甚微。明斯克停火協議以及“諾曼底四方”模式的和平探索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歐盟顯然也沒有能力成為調和俄美矛盾的中間力量。這都為當前局勢動蕩以及俄美關系再度緊張埋下伏筆。
因此,歐盟是俄美關系中復雜和矛盾的第三方,歐盟各國可謂各懷鬼胎,欲攪局者有之,欲息事者同樣存在,兩種力量的“撕扯”之間使俄美關系缺乏正常發展的契機。
俄美都沒有松動跡象
俄羅斯和美國兩方,以及立場和構成復雜的第三方,在近兩年的事態發展過程中錯失了許多解決問題與緩和關系的重要契機。如果在諾曼底模式中增加美國的角色,有助于促進局勢更加穩定和保障協議實施;如果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的系列活動是由各國共同舉行、而非明顯的各自分別紀念的話,在回顧歷史的同時,或許可以重拾大國合作。這些都是俄美關系可以實現緩和的契機,然而各方都未能把握或者不愿意抓住,造成局勢的不斷僵持。
從目前各方的立場和行動上看,俄美關系短期內難以實現大的突破。首先,俄美雙方都沒有松動立場的跡象。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對克里米亞的視察和俄羅斯在多地密集進行的軍演,都顯示著俄羅斯捍衛本國利益的決心。美國也在積極推動北約各國認真準備即將進行的軍演,以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盡管沒有放棄和平手段,但武力手段也緊抓不放,兩國都沒有退一大步的意思。特別是美國大選年即將到來的現實,也同樣顯示出立場轉變的可能性非常微弱。
其次,第三方“攪局者眾而息事者寡”的現實短期內難于改變。影響俄美關系的第三方因素始終存在,特別是某些難以控制的第三方,使俄美關系缺乏緩和的契機。
再次,問題的另一面在于,俄美關系在短期內也不會惡化到直接沖突的局面。這不僅是因為俄羅斯在美國大戰略中的重要性排序并不靠前,美國還需要分散更多精力處理其他事務;也是因為在局勢可控的前提下,各國立場的基本面存在一致的可能,即需要和平環境發展各自經濟。就目前形勢而言,如果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局勢能夠得到控制,即第三方的影響能夠些許式微的話,那么即將到來的聯合國成立70周年的紀念時機將成為俄美關系實現些許緩和的契機。(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