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5 來源:新民晚報
14日下午,安倍首相在首相官邸發表戰后70周年談話。應該說,安倍談話是在國內外所有愛好和平力量努力后的結果,也是安倍權衡日本外交利益、國內保守勢力和民意基礎之后的畸形產物。
首先,安倍談話想終結日本道歉的歷史。日本作為戰爭加害者,要對鄰國進行深深悔悟和由衷道歉,但是如今日本社會許多人,在不愿正視“戰爭加害者”這一身份的基礎上,產生“道歉疲勞”,不愿背負歷史包袱。安倍談話中提及不再讓日本的子孫繼續背負道歉謝罪的宿命,呼吁其他國家寬容、超越仇恨、開拓未來,正是想為陷入“道歉疲勞”的日本民眾解套,為自己因強推安保法而岌岌可危的支持率爭取國內更多民意的認同。
其次,安倍談話想爭取改善鄰國關系和國際形象。二戰后,日本沒有對歷史進行徹底清算,也沒有與鄰國進行真誠的歷史和解。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自由主義史觀泛濫,總是加劇日本與鄰國關系的緊張。日本在東北亞陷入外交孤立,國際上指責日本缺乏良知、不尊重人權、不承認侵略歷史,和平國家的道義形象岌岌可危。安倍談話不斷向鄰國和國際社會傳遞訊息:即日本絕不會再次訴諸武力,使用事變、侵略、戰爭等手段解決國際紛爭,日本今后要永遠與殖民地統治訣別,尊重所有民族自決權,感謝國際社會對日本的幫助等等。試圖以“謙卑”姿態爭取鄰國理解,重塑國際受損形象。
最后,安倍談話想照顧美國和國內保守勢力關切。美國希望日本在其再平衡戰略中發揮更大的軍事作用,但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加劇地區國家對其不信任,安倍強調地區和平做貢獻的倡議遭到國內外強烈質疑。同時,日本國內包括安倍在內的保守勢力始終秉持錯誤史觀,否認侵略、拒絕道歉,參拜靖國神社等,這與國際社會東京審判史觀形成對立。于是乎,安倍談話中就出現“回避直接道歉”,“主語、賓語曖昧不清,只提過去進行了反省和道歉”等曖昧之處。
在顧及多方利益訴求之后的這篇談話,自然不能真正反映安倍的想法。其實,從今年以來日本政府的種種舉動來看,各方本無須對安倍講話有過高的期望。根深蒂固的修正主義歷史觀已經決定了安倍無法正視歷史、誠心反省。
歷史是未來的鏡子,行動是最強的語言。在認清安倍講話的本質之后,我們更期待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有識之士能夠挺身而出,為還未以實際行動深刻反省歷史就欲掙脫和平憲法的安倍政府重新系上“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