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自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各項具體方案的陸續出臺,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同時通過經濟投資與基礎建設等方式,可帶動沿線區域國家均衡發展,更有助于構建全球地緣政治經濟新秩序,也有利于全球的繁榮與穩定。
眾所周知,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是“二戰”后形成的以美國為主導的“雅爾達體系”。長期以來,美國充當了世界領導者的角色。但隨著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目前國際政治秩序表露出不滿的態勢,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的崛起,勢必形成對目前國際政治秩序的挑戰。
而“一帶一路”的提出與推進,正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適應當前世界發展的需求,主動以經濟為重點,積極利用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主動發展與沿線國家的全方位合作,帶動和推動沿線國家經濟的振興,促進全球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早日構成。
在安全上,“一帶一路”有助于均衡世界區域發展。通過“一帶一路”的整體布局,積極推動歐亞經濟一體化。有效開拓戰略縱深,有助于平衡美國的 “亞太再平衡”戰略,削弱美國全球霸主地位。從而建立以新興國家為主體的全球政治新秩序。
在經濟上,“一帶一路”可以充分發揮中國經濟優勢,通過“一帶一路”向西開發,開辟新的經濟帶,打造商品出口的新興市場,帶動沿線落后國家經濟發展,爭取區域經濟的貿易主導權、定價權及資源配置權,削弱長期以來形成的美歐等西方國家經濟主導地位。從而有利于構建全球新的經濟新秩序。 而且,“一帶一路”具有扭轉中國內部與全球發展嚴重不均衡的戰略考量。
因此,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的創立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戰略意義。
隨著“一帶一路”不斷推進,既可降低和削弱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國海上封鎖和圍堵中國的戰略邊緣化,又得到了歐洲諸多發達國家的積極回應,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凝聚力,早日促成亞歐一體化,從而在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進一步提升中國在亞洲乃至世界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實現中華民族的真正崛起。
但是,盡管如此,中國還要對美、日等少數國家不愿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做好應對之策,在秉承互利共贏的同時,防止少數國家破壞和干擾“一帶一路”的正常實施,以維護好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