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
就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而言,周邊地區紛紛回應,而作為另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中國最大的鄰國印度卻反應過于警惕,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是與印度爭奪在南亞的影響力,是一種軍事擴張。正是這種典型的冷戰思維作怪,印度從威脅與競爭的角度對“一帶一路”作出了超乎異常的反應。從這一思維出發,他們認為中國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并不能推動印度及孟加拉等國家的發展,而是要把這些鄰國變成中國的經濟附屬國,進而實現中國在亞洲第一的戰略目標。而且,印度一直反對中國這種只顧經濟利益、不注重保護南亞當地生態環境、甚至是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合作。
印度許多所謂的“精英”及政府高層官員都認為中國是利用所謂的“一帶一路”經濟戰略進入印度的“后院”,試圖涉足印度的勢力范圍,以“珍珠鏈戰略”對印度的鄰國各個擊破,從而削弱印度在南亞的地位和影響力。
不少印度人對中國不斷擴大在印度洋活動感到擔心,認為隨著中國海軍的不斷強大,中國的海洋戰略就是要限制印度在印度洋的主導地位,把印度洋變成中國通向西亞的通道。
為此,印度必須對中國的“一帶一路”,特別是其“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進行戰略反制。印度推出了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差不多的“季節”計劃(Mausam)。該計劃利用印度在歷史、文化和地理等方面的優勢與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計劃展開競爭。以確保印度在印度洋地區安全與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該計劃規劃了一個“印度主導的海洋世界”,包括東非、阿拉伯半島,經過南部伊朗到整個南亞,向東則通過麻六甲海峽和泰國延伸到整個東南亞地區。這一地區在古代都是印度文明影響的范圍。印度海軍將以重建這樣一個以印度為中心的秩序為重點。
眾所周知,印度長期以來都把印度洋看成是“印度之洋”,自以為是印度洋地區秩序的組織者,不容他國在印度洋發揮更大的作用。莫迪政府利用“季風”計劃來反制中國。
其中第一個反制措施就是印度對斯里蘭卡2015年1月的總統大選進行了干涉,成功地阻止了有利于“海上絲路”在斯里蘭卡進行的“親華”領導人連任。印度不愿意看到斯里蘭卡成為中國在印度洋另一個戰略支點國家。
同時,印度海軍加強了與斯里蘭卡海軍和其他南亞國家海軍的合作,并加強了與澳大利亞、日本以及美國等多國海軍合作,以對抗中國。
印度“季風”計劃的反制,使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將面臨著不可避免的挑戰,安全風險與日俱增。
對此,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新情況,針對印度的“季風”反制計劃作出中國的應對之策,在經濟合作中充分考慮到暗含的安全風險因素,以確保“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推進:在繼續發展與印度雙邊關系的同時,中國還應積極發展與印度洋沿岸非洲國家的關系。進一步加大與非洲國家的聯系與友誼。重點發展好與馬達加斯加、塞舌耳等印度洋西岸國家的友好關系,以抵消印度的影響力,最大限度地維護中國的戰略利益。同時,中國還應不斷改善與印度洋東海岸國家的關系,重點發展好與澳大利亞和印尼等國的關系。使之成為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和中國“共用型”的印度洋戰略利益穩定的延伸,實現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使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印度洋沿岸國家,形成真正的“跨印度洋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