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胡志勇:《社評:緬甸沖突背后的地緣戰略考量》

    中評社北京225電(評論員 胡志勇)近來,緬甸北部地區動蕩不安,不斷傳來交火消息。緬北局勢直接關系到中緬邊境安全,影響到中國的重大地緣政治利益。

      緬甸與中國、印度、泰國等國接壤,又擁有印度洋出海口。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中,緬甸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地緣政治意義十分顯著:從中國云南昆明經保山至瑞麗出境,順瑞麗江可達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并由此直入印度洋。緬甸成為中國大西南與國際聯系的重要通道。也是印度避開喜馬拉雅山脈、打通向中國長江上游地區及中國西部省份施以政治和商業影響的通道。

      緬甸的穩定關系到中國地緣政治利益與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

      20038月,緬甸軍政府宣布了旨在實現民族和解、推進民主進程的七點民主政治路線圖計劃,向有紀律的民主過渡。20082月,軍政府宣布完成新憲法的起草工作。2010117,緬甸在完成制訂一系列新選舉法后,舉行了20年來的首次全國大選,最終軍方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簡稱鞏發黨)贏得國會兩院的大多數席位。2011330,吳登盛總統、兩位副總統及新政府內閣成員宣誓就職,和發委正式解散,緬甸完成了從軍政府向民選政府的過渡,實現了七步路線圖計劃。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

      在政治改革方面,緬甸政府實現了與昂山素季以及其領導的民盟政治和解。

      登盛政府還放松了對國內的政治控制。允許工會合法存在、民眾舉行和平示威游行。緬甸政府放松了出版審查和網絡審查,允許社會人士和團體創辦日報,媒體自由度從位列東南亞國家末位躍升前列。釋放全部政治犯。

      在經濟改革方面,2011年以來緬甸政府實施了多項務實的經濟改革措施。規范市場經濟制度,加快國有企業私有化,放寬對電信、能源和金融等領域的控制。鼓勵出口,改善民生,增加對教育和衛生領域的投入。實行統一匯率制。增加貸款,刺激投資。修改《外國投資法》,進一步放寬對外資有利的吸引政策,允許外國人租用緬甸國有及私有土地。

    在民族和解方面,緬甸全國共有135個民族,主要包括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克耶族、孟族等,其中緬族是主體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人口的近30%,但其聚居區超過國土面積的一半。

      自20113月執政以來,吳登盛政府致力于推動民族和解,其目標是同所有武裝組織簽署全國停火協議,進而通過政治對話實現持久和平。

      吳登盛政府改革措施逐步得到了西方國家的認同,緬甸的國際形象得到極大改善,逐漸融入了國際社會。而美緬關系的改善,是緬甸新政府在對外關系方面取得的最大突破。美緬關系的改善對中緬關系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2009年奧巴馬上臺后,積極調整對緬甸政策,由制裁為主的孤立打壓向接觸加制裁的“務實接觸”方向轉變,在政治、經濟、軍事、人文等領域加強與緬甸的接觸,兩國關系解凍回暖。美國需要緬甸作為平衡中國影響力的工具,最大限度地削減中國對緬甸的軍事影響力。同時加強在東南亞的戰略存在。

      緬甸現政府積極擴展在國際舞臺上的空間,積極發展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系,采取中立的平衡外交政策。緬甸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表現出友好姿態的同時,也在努力與中國維護良好關系,避免和任何一邊走得過近,防止得罪其他力量。

      從地緣政治與經濟考量,緬甸仍然會實行對華友好與合作的政策,不會主動和中國進行對抗,中緬關系將保持友好而不過分親近的狀態。但是未來中國的對緬政策還將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中國應總結對緬外交工作中的得失,改善對緬政策,努力推進中緬關系的正常發展,建立更加穩固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第一,在緬甸開展全面接觸的多元化外交。在進一步加強與執政黨和軍隊關系的同時,還要積極與反對派和少數民族政治派別接觸。中國可通過黨際交流、學術交流等民間交往方式與民盟和其他政黨建立起互動機制,并在適當的時機邀請昂山素季訪問中國。

      第二,不斷擴大中國在緬甸的民意基礎,提高中國在當地的形象,發揮“軟實力”作用。加強民間交流、文化交流。

      第三,提高對緬甸的交通、教育、醫療衛生等民生項目的援助,改變以往中國在緬甸只注重與政府交往而忽略當地百姓的做法。

      同時,中國政府應反思過去對緬甸的政策,積極調整和統籌好對緬甸的投資項目,加強對進入緬甸的中資企業尤其是大型國企的協調與管理,從而對緬甸形成有序投資,提高對當地環保意識,改善中資企業形象。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中、美等國對緬甸的經濟與戰略投入的同時上升,各國在緬甸競爭態勢愈趨明顯,利益摩擦增多。中、美等國在緬甸應努力實現良性競爭,就緬甸的經濟、社會發展等問題上進行積極協調與合作,避免零和博弈。中、美等國應主動合作幫助緬甸實現穩定發展,實現互利共贏。防止緬甸成為中、美等國在東南亞的戰略角力點。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