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吳其勝:《APEC應發揮經濟合作整合者優勢防止被邊緣化》

        二十年前,為深化亞太地區經濟合作, 在印尼召開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確立了“茂物目標”,即發達成員在2010年、發展中成員在2020年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在落實“茂物目標”的過程中,APEC創造了獨特的運行方式——“APEC方式”。該方式強調多樣性、靈活性和漸進性,遵循協商一致和自主自愿的原則,堅持“開放的地區主義”。

        基于該方式,APEC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組織機構,在成員間構建了多層次的區域經濟合作框架,并為推動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入和地區經濟形勢的變化,APEC所推動的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APEC機制的局限性也逐漸顯現。

        從機制本身來看,APEC在經濟合作目標的設立和落實上存在著先天不足。1994年確立的“茂物目標”雖然為APEC進程注入了實質內容和內在動力,但該目標卻存在很大的模糊性,APEC成員始終未能對該目標進行明確的界定和量化。

        另外,由于強調自主自愿和協商一致的原則,APEC成員在落實“茂物目標”的過程中很難形成有較強約束力的監督和評估機制。在過去十多年來,雖然APEC采取了一些措施來加強執行能力和提高合作效率,如對“茂物目標”進行中期評估,對各成員的單邊行動計劃進行同行審議等,但由于缺乏有力的后續行動,這些措施往往流于形式。

        由于APEC機制難以實質性地推動地區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APEC成員自2000年以來轉而通過構建排他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網絡來深化相互間的經濟合作。除了各種雙邊FTA之外,APEC成員還分別發起和參與了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RCEP)等區域性FTA的談判。

        雖然這些雙邊和區域性FTA對降低成員間的貿易和投資壁壘起到了積極作用,但FTA的大量衍生同樣也給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和APEC機制本身帶來了各種負面影響。

        首先,相互交織的FTA網絡已經在APEC地區形成了“意大利面碗”效應,各種FTA所包含的不同目標、內容和標準顯著增加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并導致地區貿易和投資環境的復雜化。

        其次,如果處理不當,TPP、RCEP等區域性貿易協定的推進將可能導致APEC地區出現相互對立的經濟集團,進而使得APEC的地區一體化進程更加難以推進。

        最后,由于在推動成員間相互開放市場和提高自由化水平的成效上要優于APEC,FTA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APEC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使得APEC逐漸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

        盡管APEC機制本身存在諸多局限,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APEC在亞太地區經濟合作中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進程受阻的情況下,亞太地區各國目前更加重視區域經濟合作。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06年APEC領導人宣言提出了建設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倡議,這也為加強APEC整合地區經濟合作進程的能力提供了重要機遇。

        另外,地區內各經濟體在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和社會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異,客觀上要求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不可能是“一刀切”或一蹴而就。強調靈活性、漸進性的“APEC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地區成員尤其是發展中成員的青睞。

        雖然APEC的議題主要是地區經濟合作,但不可否認的是,APEC同樣在緩解政治緊張和穩定地區大國關系上起到重要作用。作為目前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經濟合作論壇,APEC為成員之間的溝通、磋商提供了寶貴平臺,有利于各方增信釋疑,緩解矛盾。同時,在APEC框架內所達成的經濟合作倡議還能夠為地區合作釋放積極信號,并為地區政治穩定提供重要的經濟基礎。

        鑒于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局限, APEC該如何對自身的功能定位和運作機制做出必要的調整呢?

        具體來說,APEC在推動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從直接參與者轉變為引領者。

        當前亞太地區在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推動各成員在市場準入和規則領域內的一些敏感議題上達成共識。當前來看,在互惠的基礎上進行貿易談判并達成有約束力的協定,而非通過自主自愿和非約束性的“APEC方式”, 是解決這些敏感議題的主要出路。

        因此,在不改變原有合作原則的情況下,APEC應放棄直接參與貿易投資自由化的談判,轉而支持和整合亞太地區內現有的FTA進程。具體做法有:APEC應該擴大和充分利用現有的渠道和網絡,通過在成員之間搭建多層次的磋商平臺,為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提供強勁的政治動力。另外,各成員還應加強APEC的政策和研究機構,確保APEC能夠為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除了貿易投資自由化外,APEC還能夠在地區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等議題上發揮更大作用。

        上世紀90年代,亞太地區經濟合作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消除貿易和投資壁壘。雖然這些問題依然存在,但當前地區經濟體更大的挑戰在于如何進行深層次經濟結構改革上的合作。

        鑒于經濟增長和改革等議題重要性和長期性,APEC今后應該將推動地區成員在這些議題上的合作作為長期任務。在這些議題上,APEC可以借鑒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有益經驗,為成員經濟體在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結構改革等領域搭建溝通和磋商平臺,推動成員在這些議題上達成共識,并就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地區可持續、平衡、包容性和創新增長上提供政策建議和實施方案。

        此次APEC北京峰會確定了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議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APEC未來的工作重點。APEC應該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圍繞這些議題積極調整自身的功能和定位,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擺脫被邊緣化的命運。

        文章發表于《東方早報》2014年11月5日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