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社評:后阿富汗時代中美俄戰略博弈及影響

    早在20116月,美國就宣布了從阿富汗撤軍的三步走計劃,到2014年年底之前完成從阿富汗撤軍任務,由阿富汗軍警全面接手治安與防御任務。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后,美國仍然在阿富汗駐軍保留一萬人,以平衡其他國家在阿富汗的影響。在美軍撤出阿富汗的進程中,美國如何繼續保持在阿富汗的影響力與軍事存在成為美國必須考量的重點問題,而且,美國如何在中亞地區繼續最大限度地維護戰略利益以及中美俄三國如何在中亞地區博弈等對美國而言十分重要,而且對中亞國家來說,也非常重要。 

    實際上,2001年,美國以反恐名義發動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不但沒有消滅塔利班和基地組織,而且還導致阿富汗局勢越來越糟。阿富汗問題已成為美國在中亞地區與中國和俄羅斯戰略博弈的焦點。但是隨著美軍陸續從阿富汗撤出,美國在中亞地區戰略利益將隨之發生結構性轉型。阿富汗將不再成為美國中亞利益的重要關注,但是美國也不會甘心將中亞拱手相讓給中國和俄羅斯,因此,后阿富汗時代的中亞局勢將更趨復雜化,中美俄三國圍繞中亞地區的戰略博弈將更激烈。

    長期以來,中亞地區是俄羅斯的戰略后院 俄羅斯視中亞地區為其勢力范圍,盡管俄羅斯實力不如蘇聯時期,但俄羅斯不愿意其他大國染指中亞地區。而中亞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是能源吸引了中國,美國利用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以圖長期保持對中亞地區的戰略優勢,在地緣政治利益支配下,美國的中亞政策圍繞著阿富汗而展開,并調整對俄羅斯 外交政策,在中亞地區獲取最大利益。 

    美軍撤出阿富汗后,美國在中亞的戰略訴求就是平衡中國與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盡可能使美國在中亞地區現有的戰略利益免遭損失或降低,維護中亞地區的安全,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保持監控等。 

    盡管美軍在今年7月撤出阿富汗,美國對中亞的需求大大減少,美國對中亞地區關注度降低,美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聯系將失去過去的熱情,中亞地區在美國外交中的地位陡降,而南亞尤其是印度在美國地區外交中地位得到提升。但美國仍有意在阿富汗保持戰略存在,而這又離不開中亞國家和中國及俄羅斯的支持與幫助。

    而且,隨著美軍撤出阿富汗,中亞國家不會再把美國作為中亞地區安全的主要屏障,繼而影響到中亞國家對美國的信心,迫使中亞國家不得不轉而強化發展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以維護該地區的穩定,保持該地區的戰略平衡。因此,美軍撤出阿富汗將進一步削弱美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地位,而導致中國和俄羅斯在阿富汗乃至中亞地區影響力的上升。 

    防止任何大國控制中亞成為美國撤出阿富汗后的重要戰略目標。中國尤其是俄羅斯成為美國的主要遏制對象。

    只有中國與俄羅斯加強雙邊合作,才能聯手對付美國。否則,中國和俄羅斯在中亞地區將不得不面臨著被美國各個擊破的被動戰略態勢,俄美對抗及中美對抗就將在中亞地區展開,從而使美國得以繼續維護其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利益。

    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將崛起為世界性一流大國的趨勢不可逆轉。因此,中國勢必成為美國在中亞地區主要遏制的物件,無論在中亞地區國家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合作,還是中亞地區國家與中國的政治、安全合作,美國都將會更加強硬地在中亞地區與中國展開戰略博弈。出于地緣政治的考量,這種戰略上的博弈將使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從局部推向全局,呈現出一種全方位的戰略博弈。 

    隨著美國撤出阿富汗,后阿富汗時代在中亞地區的地緣態勢表現為以美國為一方,中國和俄羅斯為另一方的戰略博弈,盡管這種態勢是以遏制中國為主,但隨著俄羅斯國力不斷恢復,這種戰略上的三方博弈將呈現出常態化、長期化的趨勢。美國撤出阿富汗后,中亞地區戰略局面更多的體現出是俄羅斯和中國將成為美國的地緣政治對手,就近期和中期而言,俄羅斯更可能成為美國的主要對手。

    這是因為,目前中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利益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中國并沒有在政治尤其在安全領域把中亞地區作為本國優先考慮的重點地區。美國在中亞地區遏制俄羅斯的手段主要是通過戰略性的安排拉攏中亞地區國家,并向這些新興國家提供有別于俄羅斯的模式。即:在政治上向中亞國家不斷提供和灌輸以西方為主的價值觀和民主模式及政治發展理念,在安全上向中亞國家提供美國的安全理念及途徑,在經濟上向中亞國家提供和積極引導區域經濟一體化方向,以此在中亞地區使中亞國家降低或脫離對俄羅斯的依賴。但從長遠戰略利益考量,美國無疑會把中國列為其在中亞地區戰略博弈的主要對手而加以打壓、遏制,以保持美國在中亞地區戰略利益。

    美國撤出阿富汗后,中亞地區戰略局面將呈現出遏制與合作并存的局面。在與俄羅斯和中國競爭的同時,美國與俄羅斯、中國在中亞地區也存在合作的一面: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加深彼此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合作,則美國一方不得不呈現出戰略退縮的被動態勢,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在中亞地區顧忌重重,或甚中國、俄羅斯彼此不團結或發生彼此不歡,則中亞地區很可能又為美國所掌控,美國則表現出有利的戰略優勢。因此,中國和俄羅斯在后阿富汗時代只有且必須強化戰略合作,才能使中亞地區回歸正常地位,也才能不至于損害中國和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利益。而且,13年的阿富汗戰爭留給阿富汗的是一個爛攤子。

    美國輸出的“美國模式”并沒有帶來阿富汗的繁榮與安定。而中國發展的模式對阿富汗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不失為阿富汗一個可選途徑,中國已成為后塔利班時代的阿富汗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國。中國在中亞地區的發展有助于中亞地緣政治的多元化,也符合美國的戰略目標。但同時美國也擔心中亞地區落入中國的囊中。因此,美國對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合作將表現出謹慎歡迎的態勢。 

    美軍已開始逐步撤離阿富汗,阿富汗前途未卜。目前中亞地區局勢再次迎來變局,2014年之后,塔利班、以及其他伊斯蘭極端恐怖組織很可能還會在阿富汗境內蔓延、并向中亞地區溢出。中、俄兩國應聯手對付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三股實力”,聯手打擊恐怖勢力,以防止伊斯蘭極端勢力大規模向中亞地區滲透。

    從維護邊境地區穩定和在阿富汗經濟利益等角度看,中國需要在后阿富汗時代發揮更積極、主動的作用。2014年美軍撤出戰斗部隊后,阿富汗和阿巴邊境地區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勢力的回潮將對中國國家安全與邊境地區穩定構成直接的威脅。

    后阿富汗時代,阿富汗未來局勢發展主要取決于美國、阿富汗政府、塔利班以及地區外部勢力之間的博弈與妥協。地緣政治將不得不隨局勢的發展而成為中美俄三國戰略博弈的重要緣由。中美俄三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博弈仍將是遏制與反遏制、競爭與合作交織的態勢,但中美俄三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競爭將成為主旋律,并有愈演愈烈的態勢。

    美國急于結束阿富汗戰爭,但不會放棄阿富汗戰略支點。美國戰略重心東移, “亞太再平衡”戰略烽火燃起。中國和俄羅斯對美國的“ 亞太再平衡”戰略不可小視,應高度精通。同時,中國和俄羅斯應密切戰略合作,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戰略伙伴關系,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各種應對預案,不斷完善各種合作機制,真正實現中俄“1+1”大于2的戰略格局,力爭使中俄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利益損害降低到最低點。

    近年來,在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框架下,雙方在雙邊地區和全球領域都進行了機制化合作的探索,有力地推動了亞太安全合作機制的進程。同時,中、俄兩國要重視和正視雙方在重大戰略問題上的差異,中、俄雙方都應當消除“中國威脅論”和“俄羅斯太傲慢”在對方國內的影響。兩國應從戰略高度共同謀劃方案措施,爭取更多的戰略主動。特別是中、俄兩國在分別對待美國的戰略以及共同對待美國戰略的優先秩序與有關的時機、重大問題上有時出現的不協調、不配合狀況,需要中、俄兩國加強溝通、協調,從而達到趨于一致的立場,采取一致的行動,加強兩國間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形成更加密切和相互呼應的戰略關系。

    中國和俄羅斯必須共同積極應對大國的遏制,中國遭遇到以美國為首的某些國家的戰略圍堵,俄羅斯作為一個新興大國同樣面臨著西方國家的戰略擠壓。中、俄兩國面臨的安全問題有可能進一步復雜化,兩國的戰略協作需求也隨之增大。中、俄作為鄰國和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在亞太地區有著共同而重要的安全利益,中、俄兩國應聯合對抗地緣政治對手,更有效地捍衛本國利益,實現互利共贏。中、俄兩國戰略上的合作更有利于地區與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評論通訊社2014726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