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問題本是南海周邊國家圍繞相關島礁歸屬以及海域劃分存在的分歧與爭端,但近年來域外大國尤其是美國的介入,使得這一問題變得愈加錯綜復雜。南海戰略已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一部分,美國已經成為南海主權爭端的關鍵變量之一,對事態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美國介入南海主權爭端主要采取以下行為方式而展開:
在政治領域,強調多邊合作。美國以東盟地區論壇為中心,積極介入東南亞事務,繼續對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傳統盟友保持了較強的影響力,同時有針對性地發展與越南等國的雙邊關系。在美國 “亞太再平衡”戰略框架下,美國正積極地串聯包括日本在內的東北亞合作進程和美國主導的東南亞多邊機制,并從中獲取更多戰略利益。而承認美國既定的領導地位,依賴美國基于技術優勢與全球領導者義務的保護,亦已成為東南亞現實的政治生態。而且,區域外力量的存在也為東南亞國家提供了“降低”鄰近大國壓力的渠道。
在軍事上,多管齊下,相互配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調整,與一些南海聲索國的聯合軍演以及美國向一些南海聲索國出售軍備的行為。
在經濟領域,積極發展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特別是主動發展與南海有關聲索國之間的合作。目前,美國已成為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而且,美國企業界也積極支持越南參加美國主導的TPP談判。
美國介入南海問題存在更深層的戰略意圖,自2010年以來,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長期保持的相對超脫政策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利用南海問題牽制中國已經成為現階段美國南海政策的一個基本方針,以牽制中國崛起、確保自身亞太主導權。美國反復強調“反對任何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反對任何國家損害美在南海商業利益”,將矛頭對準中國。
美國主張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依托,明確提出支持多邊磋商和進程透明,將南海問題變成國際性問題的意圖明顯,表明美國開始強力介入問題的解決。
而且,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主動性、擴張性都有所加強。美國摒棄了以往的“不站邊”做法,對南海問題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確南海問題“攸關美國國家利益”,為美國介入提供了藉口。
東南亞國家借美國力量降低對華經濟依賴的戰略,已嚴重限制了中國的戰略選擇。東南亞國家積極加快海空軍現代化進程,以形成在海上的軍事局部優勢,從而對中國產生威懾作用。
中美之間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中國的周邊地區,美國在戰略重點轉向亞太地區的過程中,應慎重考慮對部分盟友的責任和義務,在涉及中國核心及重大利益的問題上包容中國,在實際行動上更為謹慎,更加透明。而不應通過雙邊同盟、伙伴關系、多邊安全機制等構筑針對中國的包圍圈。
美國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下“重返亞太”將成為美國外交戰略調整的重大失誤。美國在軍事和戰略上“重返亞太”只會加劇地區矛盾。而美國視中國為敵進行所謂的在美國 “亞太再平衡”戰略大調整,必然會加速美國的衰落。
中國的崛起是和平式的進程,不會也不可能挑戰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因此,美國沒有必要恐懼中國的崛起。
近年來,美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頻頻施出重手招數,打壓中國的南中國海政策和主張。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美國采取了更為強硬的態度,幾乎不加掩飾地袒護和中國有爭議的東盟國家。美國如此高調和直接地卷入南中國海主權爭議,不惜以公開挑戰中國的南中國海主權立場為代價,甘愿激化美中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利益沖突,煽動某些國家與中國對抗,挑釁中國,其目的是竭力打壓中國的南中國海主張,確保美國在南中國海區域的戰略優勢。
目前,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是介入而非陷入。以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與國際處境,美國的國際戰略目標還是以穩定為主。美國不可能完全陷入南海沖突之中。
中國必須高度重視、高度警惕美國介入南海主權爭端問題,不斷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尤其是國防實力,在南海問題上采取更加具有前瞻性、更加務實、但又更加積極的政策主張,在解決南海爭端過程中注意策略。采取更明智的解決方案與政策,確定不同階段的主攻方向,使南海問題不至于成為影響中國國家發展大戰略的桎梏。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評論通訊社2014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