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中評:“大中亞”多元地緣博弈呈現新局面

    隨著蘇聯軍隊撤出阿富汗及蘇聯解體、中亞五國先后獨立,單一力量中心制度性影響中亞地區的歷史開始向多元力量構建地緣政治新格局轉型,中亞開始成為全球關注與爭奪的焦點。而美國出于反恐和爭奪資源的需要,積極地深入到中亞地區,從而帶來了深刻的地緣政治變化。俄羅斯為了將美國中亞戰略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不得不采取諸多應對措施,在中亞地區與美國展開了一場新的地緣大角逐,中亞地區呈現出了新一輪大國戰略博弈的局面。

    隨著美國學者弗雷德里克•斯塔爾2005年提出的“大中亞”概念,世界各主要大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博弈不斷深入,中亞地區發生了深刻的地緣變化。

    首先是中亞地緣政治的變化:

    美國和俄羅斯等大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博弈及角逐使得中亞地區安全形勢更趨復雜化。謀求主導和控制中亞以圖壓制俄羅斯和中國成為美國在中亞地區的長遠戰略。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介入與反介入戰略博弈在中亞地區起消彼漲,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美國占了上風。美國積極主動地在這個具有重要地位和豐富戰略資源的中亞地區不斷施加影響,輸入美國的價值觀和理念,企圖將中亞地區納入美國全球戰略之中,并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而反恐給美國介入中亞事務提供了絕妙的正當理由,美國希望通過發展與中亞各國的友好關系,以遏制其他大國在中亞的利益與影響力。 

    中亞地區這種地緣政治戰略博弈,不僅沖擊了俄羅斯現有的地緣政治結構,而且對中國的能源資源安全供應產生了嚴重后果,并可能危及中國西部邊疆的戰略安全。

    盡管俄羅斯實力大不如冷戰時期的蘇聯,但俄羅斯并不愿意輕易拱手相讓中亞地區,盡管俄羅斯在短期內無力抗衡美國的勢力擴張,俄羅斯仍積極利用政治、經濟與安全等手段,竭力通過獨聯體來保持和加強對中亞等前蘇聯地區的影響,竭力避免整個中亞地區倒向西方尤其是美國。

    美國以反恐名義入侵阿富汗,十年反恐戰爭越反越恐,盡管今年美國要從阿富汗撤出部分軍隊,但美國仍在阿富汗地區保留近1萬名軍人,以繼續保持在中亞地區的軍事影響力。

    美國從此以反恐為旗幟強勢主導了國際政治主流趨勢,從而也使這場戰爭得到了世界多數國家在道義上的支持。其中也包括剛剛獲得獨立不到10年的中亞各國,他們紛紛頂住了來自俄羅斯的壓力,成為國際反恐陣營的一員,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和地區安全格局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亞各國在該地區戰略博弈中爭取利益的最大化并保護本國的安全成為中亞各國的戰略目的。 

    美國主導的阿富汗戰爭并不是單純代表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的聯合軍事行動,借助于道義高度與軍事強勢進入中亞地區成為地緣政治的客觀事實。而中亞地區經歷了十多年的戰略博弈,中亞地區脆弱的戰略平衡被美國等西方大國打破。 

    在地緣安全方面,中亞地區是美國冷戰后在歐亞大陸遏制和孤立其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的地區。同時,中亞地區又是俄羅斯與西方大國發生沖突的緩沖地帶。為此,近年來,通過積極努力,俄羅斯對中亞的影響力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恢復與加強。而掌控中亞地緣安全和能源的主導權已成為俄羅斯地緣安全的重點,通過雙邊和多邊合作,俄羅斯不斷恢復和擴大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 

    隨著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俄羅斯借機鞏固獨聯體南部戰略緩沖區,收復前蘇聯時期的一些戰略要地,并借機擴大影響。 

    2014年北約從阿富汗撤軍后,中亞地區政治、經濟、安全形勢的發展將受到更加復雜因素的影響和多元力量的制約。 

    中亞地區也是中國倡議的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實現“西部大開發”國家戰略的重點關注地區。同時,近年來不斷膨脹的中亞宗教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對中國西部尤其是新疆地區安全產生了直接的威脅,中國不得不被動地陷入中亞地區戰略博弈之中,以保障中國西部邊疆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經濟發展。

    中國積極利用上海合作組織平臺與中亞各國進一步加強反恐安全合作,提升反恐行動能力,共同應對域內外安全威脅,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印度一向將中亞地區當作重要的戰略平衡區,并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與中亞國家有著重大共同關切的“利益攸關方”,借此躋身中亞地區,拓展外交空間,擠壓宿敵巴基斯坦。印度為了本國自身戰略利益,積極介入中亞地區事務,不斷擴大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以遏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而且,印度通過與中亞國家的安全合作打壓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影響力,為本國的穩定與發展營造理想外部環境。

    在地緣經濟方面,中國主要通過經濟手段積極發展與中亞各國的友好關系。同時,中國又與俄羅斯協同成立了“上合組織”,中國通過睦鄰合作促建歐亞穩定繁榮帶。上合組織成為中國發展和加強同中亞國家政治合作和友好關系的重要渠道。 

    在中亞地區戰略博弈中,中國與俄羅斯強化相互間的戰略合作,盡管美國積極在中亞地區挑撥中亞國家與中、俄等國的關系。但都難以影響到中國和俄羅斯的這種基于現實利益而形成的戰略伙伴關系。

    中國的中亞戰略已經取得了較大成就。近年來中國與中亞各國在政治和經貿等關系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尤其是雙方的經貿交流,不僅對于中國自身的能源安全戰略具有重要影響。而且,有助于中國打擊“東突”恐怖分子等三股勢力。相對于美國對待中亞的模式,中國所采取的不干涉中亞各國內政以及與中亞各國和俄羅斯在上合組織中的合作模式,中國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維護和發展在中亞的利益,保障中國新疆等西部邊疆地區的平穩發展。中國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緣和經濟發展優勢,積極發展同中亞各國的政治、經貿合作。有利于減少中亞國家的穆斯林對新疆分裂分子可能的支持,從而確保中國新疆的安全。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有助于消除極端伊斯蘭主義在該地區的威脅。

    印度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義救援,并成為對阿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包括近2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和每年資助1500名阿富汗學生赴印度留學。隨著美國今年年底從阿富汗撤軍,印度希望通過加強對阿富汗國民軍的支持,防止阿富汗被伊斯蘭極端主義者掌控;同時也為印度在亞洲中部發展經濟貿易開辟道路。 

    隨著中亞地區戰略博弈的進一步深入,中亞地區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阿富汗問題已經給中亞地區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與不穩定局面。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亞地區將一直成為世界主要大國博弈的重點。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評論通訊社201475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