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中國數家企業牽頭的克拉運河籌建小組已經開始運作。在泰國政府大力支持下,目前對克拉運河進行了有效的調研論證。經過多年實地考察,多方一致認為建設克拉運河切實可行。擬采取分段競標方式打通克拉地峽,打通印度洋與中國南海的另一條戰略通道。克拉運河是開鑿于克拉地峽的人工運河,該通道將成為中國保證石油運輸安全的一個重要保障。
克拉運河位于泰國中南半島的克拉地峽,長約100公里,克拉地峽位于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為馬來半島北部最狹處,寬僅56公里。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地峽最窄處50多公里,最寬處約190公里。克拉運河貫通印度洋和泰國灣,是亞洲最大的人工運河。未來克拉運河建成之后,中國海洋運輸從印度洋到中國南海的航程將縮短1000余公里路程。
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心,也是通往湄公河區域和南亞的重要門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便有,限于泰國的人力物力,雖早有在克拉地峽修建克拉運河的構想,但該計劃一直未能付諸實施。
而如今,走過“黃金十年”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在積極打造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推進多領域互聯互通合作、加強金融合作和開展海上合作,努力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鉆石十年”。
而且,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從2002年的548億美元上升至去年的4436億美元,年均增長在20%以上,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已經超越了中日貿易額,成為中國在全球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生機勃勃,人口涵蓋達19億之多,東盟已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第一大市場,真正實現了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不斷推進,克拉運河計劃有望成為現實,將成為亞洲最大的一條人工運河。未來的克拉運河將取代麻六甲海峽,并超越巴拿馬運河,成為亞非澳50億人口經濟圈的國際樞紐,克拉運河的修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
第一、泰國、緬甸和越南、柬埔寨都因運河開通而受益;開挖克拉運河有助于中國密切與這些國家的合作與往來。有助于中國加強與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的經貿聯系,特別是有助于為泰國民眾創造可觀的就業機會,促進國內其他行業的發展,為泰國帶來可觀的通行費收入。使泰國因此成為亞洲新的海運樞紐,從而帶動整個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直接提升泰國在亞洲的經濟地位與戰略地位。泰國將因克拉運河的修建而成為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開挖克拉運河使中國實現運輸線路多元化戰略目標,從而能有效保障中國能源運輸安全機制。
第三、東盟其他國家、中國和日本乃至世界的貿易體直接得益于克拉運河,強化了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馬六甲海峽已經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的瓶頸之一。東盟貿易區和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將不再通過麻六甲海峽,直接為東盟自貿區的物流貨運節約大量的航運成本與時間成本。
第四、開挖克拉運河將降低美國控制麻六甲海峽而造成對中國戰略扼制的危險,減少東盟部分國家與中國關系微妙及其變化對中國產生的壓力。同時,可以有效破解多年的麻六甲威脅,減少和控制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提高航道利用率,保障航運安全性。
第五、新加坡由于扼守馬六甲海峽這種獨特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而成為世界第一大港,也成為全球大宗貨物的交易地。開挖克拉運河,有助于中國降低對麻六甲海峽的依存度,同時,也將使新加坡失去美國控制中、日、朝、韓甚至港、澳、臺的戰略地位。更為重要的是,開挖克拉運河有助于中國破解麻六甲安全困局。
第六、開挖克拉運河,有助于提高上海在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航運地位,可進一步推動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同時,惠及江、浙地區,帶動金融、貿易、倉儲、商業、服務業等產業升級換代與可持續發展。
克拉運河是國際上第一個多國合作建設的大工程,克拉運河工程建設將開啟一個國際合作新時代,多國攜手合作可以創造互利多贏的局面。
但是,在克拉運河建設進程中,中國也必須處理好可能帶來諸多敏感的國際問題,避免中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因修建運河而遭致損害的雙邊關系,化“危”為“機”,以此為機遇,積極主動地進一步促進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評論通訊社2014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