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中國一個工作小組向印度政府遞交了一份五年貿易與經濟規劃合作計劃書,擬為印度“1萬億美元的‘十二五’基礎設施建設”進行30%的投資,總額高達3000億美元。這筆投資的金額已超過日本在印度的投資,成為單個國家對印度的最大投資,其中包括“德里—孟買工業走廊”及新德里地鐵等項目。
但是,這項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對印投資計劃,卻沒有讓印度人感到高興,而是讓他們感到極為錯愕。而且,中國此舉遭到許多印度媒體和智庫的質疑。印度商務部將在近期舉行會議,專門討論中國3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對于來自中國的投資,印政府格外關注,已專門設立了“安全審查”程式。中方投資印度往往會卡在這一關,尤其是電信、電力等領域審查尤為嚴格,印度這種極不公平的做法直接導致了中印投資品質始終處于低水準徘徊的不利態勢。
長期以來,中國對印度投資進展艱難,主要原因在于印度政府所謂“國家安全”等政治因素的影響。由于印度政府經常對中國在印度投資亮起“政治紅燈”,頻頻以影響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和威脅到了中國對印度投資的規模和水準,導致了中國在印度的投資屢屢受挫。幾乎中國在印度所有重大專案都遇到了強大阻力。諸如印度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和華為對印度的擴大投資專案,以及中資企業在孟買和喀拉拉邦港口的競標,就是政治上的原因而慘遭失敗。
而且,印度經常利用簽證等頻頻制造“小動作”,給中資企業在印度的投資和生產帶來災難性的“麻煩”。如數家中國企業相繼向印度派出了3萬多電力、電訊、鋼鐵等領域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幫助印度建設。但是,在許多工程尚未完工的情況下,印度政府突然以中國工人簽證到期為由收緊了簽證政策,要求這個工人必須馬上離開印度,給中資企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無形之中增加了中資企業在印度的成本。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形勢下,亞洲主要經濟體中國和印度達成一致,提升兩國間經濟交流的水準。印度和中國是重要的貿易伙伴,2011年雙邊貿易總額達740億美元,兩國的目標是到2015年達到1000億美元。
去年11月,盡管這兩個亞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簽署了價值約50億美元多達11項諒解備忘錄,相互為對方的金融機構提供市場準入待遇,以促進投資和擴大經貿往來。但是,中印經貿關系一直在低水準徘徊。
從經濟全球化來看,不管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對外國的投資均持歡迎的態度。但是,印度對中國的投資這種極為罕見的做法的背后,折射出了印度還停留在“冷戰思維”時代,更反映出了印度落后的、非理性的一面。
從地緣政治來考慮,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這種發展態勢已使某些印度人倍感失落和“威脅”。印度的政客們和許多學者們始終認為印度是世界大國。殊不知,印度只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而已,印度的貧困率長期居于世界前列,印度兒童識字率和死亡率都令人痛惜,而且,印度政府的腐敗率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官員行政效率極其低下等等。盡管如此,許多印度政治家和戰略家們卻過于自信,認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這種無序和效率極其低下的民主還不如不要。印度國內許多政治家和戰略家們始終沒有從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中走出來,始終視中國為印度最大的安全威脅。處處把中國在印度的投資與中印政治關系掛鉤。與其他國家對印度投資顯著不同的是,印度對中國投資始終存在著“恐懼癥”。這種對華在印度投資的“恐懼”既有歷史方面的影響,也有中印兩國近年來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但更為嚴重的是在印度“強鄰即敵”傳統政治觀念已成為束縛中印經濟關系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印度而言,中國在印度的任何一項投資都被打上政治上的烙印,很多人對中國企業仍心存疑慮。導致了中國在印度的投資屢屢受挫。
從經濟角度來考量,過去數年中國對印度投資偏重于能源和電信,但是印度方面以國家安全會受損為由多次拒絕了中國在印度的投資。但是這一次,中國放棄了電信行業,將投資重點放在印度老舊的鐵路,特別是電氣化及高速列車、貨車等方面,此外中國還能在下水道處理、隧道建設等領域提供充足技術。眾所周知,印度基礎設施十分落后,在道路交通領域體現尤為明顯。中國公司在基礎設施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資金也較為充足,而印度基礎設施方面則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中印兩國在這一領域擁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印度國內的第二輪經濟改革一直尚未啟動,投資環境也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基礎設施極端落后,“臟亂差”充斥著印度各地。到了印度,就感覺到了五十年前的中國。而且,印度國內對開放市場始終存在著不同的聲音,反對者們或明或暗地設置了各種障礙,阻礙了一些國外投資者不敢貿然進入印度的市場。如沃爾瑪等一些全球大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得不紛紛撤回了對印度的投資計劃。
而反觀中國與南亞另一鄰國巴基斯坦的雙邊經貿合作,中巴經貿關系一直處于穩步向前發展的健康態勢。巴基斯坦政府全力支持中資企業在巴基斯坦的投資。最近,巴基斯坦政府決定向在巴的中國公司提供來自軍方的保護,以吸引財力雄厚的中國公司前來投資,打消他們在安全方面的顧慮。
我們不企望印度能象巴基斯坦一樣給中資企業提供安全保護。但是,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雙邊經濟關系的發展需要兩國的共同對等的努力才可穩步推進,而印度以“國家安全”為由處處置中資企業于不利境地,哪還會有更多的企業來印度投資、擴大規模呢?更談不上提高雙邊經貿關系的品質了。任何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政治家和經濟家都不會如此愚蠢地對待外國投資。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評論通訊社 2014年3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