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中評:日印強化關系的地緣戰略意義

    不久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辛格舉行了首腦會談,并簽署了聯合聲明,會談話題主要集中在經濟、安全、軍事、能源等幾個領域。雙方表示要進一步加強經濟、安全、能源、軍事等各領域合作,以深化兩國戰略與全球伙伴關系。安倍還作為主賓出席了印度國慶日的慶祝活動。

    在經濟合作領域,日本宣布向印度提供2000億日元(約合20億美元)的援助,用于建設德里--孟買工業走廊,以及高鐵項目。兩國還決定將貨幣互換協議額度從原來的150億美元提升到500億美元。

    在安全領域,雙方同意建立國家安全磋商機制,并于今年春季舉行第二屆網絡安全雙邊對話。日、印雙方決定在今年3月就日本向印度出口US-2水陸兩用飛機再次進行商談。印度還邀請日本海上自衛隊參加下屆“馬拉巴”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在民用核能合作方面,兩國表示將繼續保持對話以早日落實相關協議。

    早在去年12月份,印度和日本在印度水域首次進行了雙邊海軍演習,演習科目包括反海盜作戰,火炮射擊、直升機甲板降落行動和反潛戰。此次演習旨在提高未來兩國共同完成海上安全行動的能力。此次聯合軍事演習“發出了一個新的戰略軸心形成的信號”。與印度舉行海上聯合軍演,有利于日本拓展雙邊安全合作領域,為今后更大范圍的海外派兵創造條件。標志著日印新的戰略軸心的形成。

    在科技領域,日、印雙方同意進一步擴大在科技、教育與文化領域的雙邊交流。日本是印度在尋求經濟發展以及地區和平、穩定方面重要的合作伙伴。日、印兩國擁有相同的價值觀與共同利益,進一步加強日、印兩國戰略與全球伙伴關系,將有益于地區的發展。

    安倍此次訪問使日、印兩國關系更進一步。兩國首腦的會談在安全、政治和防務合作等方面增加了新內容,使兩國在這些領域的聯系更為緊密。雙方的戰略與經濟合作互惠互利。

    2010年下半年開始,日本和印度的關系急劇升溫。日、印兩國舉行了首次外交和防務部門副部長級對話,即“2+2”對話。

    安倍再次上臺執政后外交方針逐漸成型,即秉承“包圍中國”的傳統思路,與美國及中國的周邊國家一起實施“遏制中國”的戰略布局。對中國的強硬姿態也更為明顯。安倍種種行動暴露了日本政府牽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目的。

    隨著日、印兩國軍事合作關系的進一步發展,今后印度全部港口將可能向日本艦艇開放,從而實現地緣和軍事資源的共享。

    近年來,日、印合作上升至軍事層面具有地緣戰略意義。

    從地緣戰略考量,作為中國的近鄰又是與中國存在著領土紛爭的兩個國家,日、印聯手對中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海陸兩翼“弧形包圍”,關系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兩面的出海口,近年來,日、印兩國主動深化戰略合作關系,以共同聯手遏制中國。日、印兩國加強軍事上的合作,可以說是勢在必然。從國家發展的訴求上講,日本希望自身從“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軍事大國”,把比鄰的日本海變成“日本之海”,從而在東亞地區掌握主導權;印度則希望自身從“人口大國”走向“經濟大國”、“政治大國”,把比鄰的印度洋變成“印度之洋”,從而在南亞地區掌握主導權。對外戰略擴張的共同追求使日、印兩國擁有了“共同語言”和一致的心理,需要一種“遠交近攻”式的相互理解與支持。

    同時,在針對中國崛起的問題上,作為兩個與中國領土爭端最多的國家,他們更有一致的戰略目的。隨著中國和平崛起進程的發展,在日、印看來是一種威脅、一種挑戰,因此日、印兩國形成了一種戰略上的共識。日本列島是所謂“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戰略價值在于封鎖中國進入太平洋的海路。印度則在印度洋扼守著中國可能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日、印間構成的弧形連線,構成了對中國海陸的包圍戰線。為了平衡、化解中國的力量,雙方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為了防范所謂的中國“擴張”,日、印要加強軍事領域的各種合作,讓中國形成一種“腹背受敵”的戰略局面。

    從印度的角度看,與日本深化合作符合印度“東向”戰略的需要。印度要將影響擴大到太平洋,必須強化與日本的雙邊關系。而日本要將影響擴大到印度洋,也必須與印度洋沿岸最大的國家印度發展雙邊友好合作。這就使日、印兩國在彼此的戰略擴張中找到了諸多“共同語言”。隨著日、印雙邊戰略合作的不斷深化,其對中國的危險性也將隨之增加。

    但雙方軍事合作也是“同床異夢”,最后未必能如日本和印度的所愿。

    對此,中國應予以高度警惕,不可掉以輕心,采取相應的積極對策,積極推動與日本和印度之間雙邊關系的正常發展,不斷創造有利條件減少雙邊關系中存在的分岐與摩擦。同時加大發展本國現代化海軍的力度,不斷提高海軍的裝備水平和人員素質,才能不陷入被日、印形成兩翼包圍的不利態勢,變戰略上的被動為主動,從而保障中國崛起的外部環境不至于惡化,以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評論通訊社 2014214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