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聯大會議的亮點,是魯哈尼和奧巴馬在核問題和雙邊關系上的隔空應答。盡管美、伊總統沒有出現類似回廊對話的直接接觸,魯哈尼期望以透明和談判的方式解決核問題的提議,和奧巴馬嘗試外交路線的回應實屬不易,也讓世人對可能的美伊直接會談充滿期待。
首先,伊朗總統魯哈尼的溫和形象和在核問題上的開放立場是直接動因。就任總統前,魯哈尼憑借同歐盟的暫停鈾濃縮活動談判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借溫和立場當選的魯哈尼提出,內部加強經濟改革,外部通過建設性互動解決核問題,這也使人對伊朗政壇可能出現有別于內賈德的變化有所期冀。此次魯哈尼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展示文明和熱愛和平的真實伊朗,對核問題提出建設性提議更能夠被國際社會所認可,這些說法更像是哈塔米“文明對話”理念的升級版本。
其次,核問題的走勢使得美伊談判具有相當的必要性。當前積重難返的伊朗核問題呈現僵局。對美國來講,如果沿著強制外交思路慣性滑行,通過加強制裁迫使伊朗棄核,那么制裁失效之后,美國的備選工具可能只剩下軍事打擊。這種兵戎相見的代價太過巨大。對伊朗來講,內賈德以對抗推進核進程招致嚴厲制裁,對以能源為導向的伊朗經濟造成的損害日漸嚴重。在保留現有核成果的同時探討如何解除制裁已經成為魯哈尼不容回避的挑戰。因此在制裁尚未到極致且效果未卜的情況下,美伊雙方有必要在采取進一步行動前通過外交試探風向,給對方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這就是美、伊總統能夠就對話和談判迅速反應和回應的重要原因。
再次,伊朗的國家成長不容忽視。盡管一直遭受美國制裁,但是伊朗實力仍在不斷壯大。伊朗在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等國和反恐等議題上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因此在解決地區問題上,美國不能無視伊朗的存在。尤其是在敘利亞化武危機引發的戰爭陰云尚未消散的情況下,在化武和敘利亞和解談判等問題上拋開伊朗并不現實。
如果美伊兩國能夠克服阻力進行和談,談判可能呈現以下四大特點:
首先,核問題是重中之重。核問題是導致美伊會談的直接原因。美國期望通過外交和談敦促伊朗棄核。伊朗則期望通過談判讓制裁與核問題脫鉤。魯哈尼表示,制裁是非法的和不能接受的。魯哈尼表示伊朗愿意以透明和準入核查增信釋疑,建設性地解決核問題,并讓國際社會解除經濟制裁。
第二,議題導向。未來美伊談判仍將以議題為主,關注伊朗核問題、阿富汗、敘利亞穩定等熱點問題,不太可能探討關系改善等重大問題。如果發展順利,議題導向談判有可能向兩國關系導向談判轉移。
第三,試探和試錯是美伊雙方采取的基本原則。試探對方的誠意和妥協程度也是美伊雙方接觸和談判的重要目的。美伊雙方在探討外交解決可能性的同時也在探討外交解決的不可能性。
最后,兩手準備是美伊雙方的必要選擇。在經歷30多年的敵對后,心存疑慮和從最壞角度思考問題是雙方必然采取的態度,因此美國國會將繼續推動制裁伊朗的法案,而伊朗也會在談判同時按照自己的節奏推動核進程。除非雙方就某些行動達成共識,否則兩手準備將會削弱美伊會談的成效。
不管怎樣,美伊的積極應答對雙邊直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盡管當前積極表態和未來直談遠不能冰釋30年的仇視,但是美伊能夠直談將利大于弊,和談本身就起到開誠布公和增信釋疑的作用。與其在彼此猜忌中相互敵視,不如當下給外交和談判以機會,探討談判和外交解決包括核在內的重大問題的可能性。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