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了中亞之旅,以打造現代“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亞國家積極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中亞是中國周邊外交中重要的一個地區,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能源等已成為中國與這些國家開展進一步合作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重要的合作之地。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上臺執政半年多來,在各個場合,都闡述了中國積極追求和平外交政策,不謀求地區主導權,而致力于與各個周邊國家密切加強相互彼此間合作,以營造一個有利于中國自身快速發展的周邊環境,這次,習近平出訪中亞四國,首次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就是在謀劃一個大藍圖,具有政治上和經濟上的重要意義。在政治方面,中國與中亞地區堅持長期睦鄰友好,做相互信任的朋友。長期以來,中國實行了“不干涉內政、支持中亞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中亞外交政策。中國歷來認為只有堅持相互尊重,才能夠提高政治互信的水平。在經濟方面,中國始終堅持與中亞國家互利共贏的原則,并多方面積極推進與中亞國家的合作。
近年來,中國積極支持中亞各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在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基礎上,中國與中亞這些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實現共同發展。
中國一直奉行尊重中亞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的外交政策,從不干涉中亞國家內政。同時,中國在快速發展進程中,絕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也從不經營勢力范圍。中國這種新的周邊外交戰略符合中國發展的國情,也得到了包括中亞在內的周邊國家的歡迎和支持。無論是東南亞、南亞,還是東亞、中亞地區,絕大多數的人民都希望建立一個和平、和諧、繁榮、穩定的亞洲。
中國在應對地區挑戰方面,積極與大多數周邊國家相互協調立場,積極從雙邊和多邊兩個層面著手,不斷完善和健全政治與安全互信機制,共同推進區域合作,為周邊地區的穩定和安全共同努力,促進了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在經濟合作方面,中國秉承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的方針,不斷強化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別國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兼顧別國發展。
而且,近年來,中國積極推進與周邊國家在人文、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合作,為全面發展與周邊國家的戰略伙伴關系夯實民意與社會基礎。
但是,盡管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積極奉行不謀求地區主導權的周邊外交新戰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在中國周邊地區尋釁滋事,積極挑撥和煽動某些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公開對抗中國。同時,日本、俄羅斯和其他新興大國也正在積極地拉攏中國周邊國家,與中國展開了競爭。從而使中國崛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周邊地區首當其沖,正成為大國間爭奪勢力范圍、遏制中國崛起的新戰場。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態勢不容樂觀。
美國已成為中國崛起的首要安全威脅,近年來, 美國積極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在中國周邊地區積極設子布局,全面構筑遏制中國的戰略支點。
而近年來,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不斷復活,安倍再度上臺后變本加厲地積極在中國周邊營造反華“統一戰線,在領土爭議和歷史問題上不斷制造麻煩,日本已成為中國潛在的、地區性的戰略對手。
盡管周邊地區在中國崛起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但周邊地區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勢力猖獗,已嚴重影響到中國西部地區的穩定。
同時,中國在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等核心利益方面仍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南海海洋主權爭議和中日之間釣魚島爭端等,都直接影響到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正常實施。
因此,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積極實行不謀求地區主導權的外交新戰略,未雨綢繆,積極謀劃建設更加和平、安全的中國周邊環境,防患于未然,構建并不斷完善處理周邊危機的管控機制。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評論通訊社2013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