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化武換和平”尚存諸多變數

    在俄羅斯提出將敘利亞化武提交國際監管的提議后,奧巴馬作出回應宣布通過外交手段嘗試解決敘化武危機。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昨天也明確表示接受提議,將其化學武器庫置于國際社會的監管下。敘利亞局勢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機。不過,“化武換和平”能否從提議變為現實、國際監管如何實現,尚存諸多變數。

    如果國際監管得以實現,應當遵循以下路徑:一是讓化學武器和運載工具完全脫離敘利亞政府的控制,納入聯合國或者獨立的第三方。二是在敘利亞境內全面徹查監管生產化學武器相關的原料、介質和運載工具,確保不留死角、不留隱患。三是封存敘利亞化學武器及其生產相關原料、介質、運載工具的基礎設施,封存與化學武器相關的技術資料和工藝設計,隔離相關科研人員和熟練工人;四是查處并封鎖與敘利亞進口化學武器及相關原料、介質、運載工具的渠道和地下走私黑市。

    盡管如此,國際核查的實現路徑也存在諸多變數。

    第一,國際核查小組或代表團的組成成員之爭。由于化學武器調查直接與美國等國家的軍事打擊相關聯,因此若要保證核查結果的客觀、公正和中立,化學武器國際核查小組的客觀公正將至關重要。未來核查小組成員的組成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由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機構和部門人員組成。二是完全由第三方代表組成,排除美國、法國、俄羅斯、伊朗等相關國家的代表。無論哪種形式,都將是激烈的討價還價。

    第二,核查是監管的前提。認定核查范圍與權限至關重要,但由此首先面臨的問題是,核查對象是僅僅針對巴沙爾政府還是同時包含反對派。普京表示,化學武器是敘利亞反對派為引起西方的關注和軍事干涉所使用。反對派與化學武器的關系將成為監管的焦點。另外,相對敏感的軍事基地或設施是否納入核查范圍也應關注。

    第三,國際核查監管是否真正能消除軍事打擊。核查本身是為了調查敘利亞內戰中化學武器的使用種類、使用者和使用范圍。監管是為了限制化學武器成為交戰雙方使用的殺人工具。但即便實現了核查和監管,并不意味著消除戰爭陰云。

    一方面,美法等國家對化學武器核查和監管報告將有自己的解讀,這種解讀將導致包括軍事打擊在內的行動。如果巴沙爾政府交出并承認使用過化學武器,那這反而驗證了美國此前對其的指責。那么美國國會同樣可以以戰爭罪、違反人類罪等罪名打擊敘利亞,處置巴沙爾和相關責任人。

    另一方面,美國不惜繞過聯合國安理會對敘利亞進行有限打擊的表態,是在巴沙爾政府近期攻城略地、反對派節節敗退的情況下發出的。這種影響深遠且違反程序公正的做法有夾帶私貨的嫌疑,而這將直接影響化學武器監管的有效性。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大國戰略研究室副主任)

     

    來源:《文匯報》20130913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