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焦世新:G20鞏固全球復蘇仍任重道遠

     

    毫無疑問,二十國集團(G20)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協調各自經濟政策,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推動世界經濟繁榮和發展的主要機制。這一點從奧巴馬出席這次圣彼得堡峰會明白無誤地反映出來:不管他多么不情愿見普京,也不管俄羅斯和美國在斯諾登和敘利亞等問題上分歧有多大,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的美國不能回避這個重要會議。自200811月第一次峰會在華盛頓召開后,G20峰會已經召開了七次。在世界走出經濟衰退和抗擊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它的作用有目共睹,這次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召開的第八次峰會同樣也給世界帶來了極大的期待。但是,推進全球經濟治理和鞏固復蘇還不強勁的世界經濟依然任重道遠。

    首先,全球經濟形勢仍然晦暗,世界經濟面臨著結構性調整的重任。雖然世界經濟已經走出了金融危機剛剛爆發時的最困難時刻,美國經濟也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增長,日本經濟在擴張性政策的刺激下出現了些許活力,歐洲債務危機和經濟收縮的頹勢似乎已經觸底,一些指標顯示西方經濟體似乎度過了嚴冬。但是,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速,而西方國家的復蘇沒有顯現出明顯的帶動經濟的增長點或動力。而美國何時退出量化寬松的措施,牽動各方的復蘇。所以,世界經濟仍然在經歷結構性調整,我們仍不能說世界經濟已經完全克服了金融危機。這次峰會的主題集中在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也意在將當前的復蘇勢頭繼續推進,它要求各國在各自的經濟政策上繼續協調,這顯然是一個沒有完成的任務。

    其次,全球經濟治理機構改革提議的落實仍然舉步維艱。20094月的倫敦峰會提出加強監管和建立金融穩定委員會;同年6月的匹茲堡峰會明確提出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兩大機構中的份額。此后,全球經濟治理機構的改革進展緩慢。直到今天,匹茲堡峰會提出的改革提議仍沒有得到落實。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拉攏發展中經濟體同舟共濟,承諾讓它們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但在經濟稍有好轉后就消極對待改革,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口惠而實不至是導致IMFWB改革緩慢的主要原因。從二十國集團自身機制建設來看,自它設立了秘書處后也沒有取得大的突破,它與八國集團和金磚國家機制的關系如何協調,與聯合國等組織的關系如何定位等都還是比較模糊的。從當前的態勢看,它穩定在一個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高層對話的功能定位上,它達成的共識對各國并不具有約束力,這與它在當初建立的初衷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

    再次,維護開放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仍然是十分棘手的難題。習近平主席在與世貿組織總干事的會晤中再次表明了中國維護多哈進程,推進世界貿易多哈回合談判的立場。多哈回合的自由貿易談判事實上已經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與此同時各種區域性的貿易談判則建立起來。比如,美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同時推進的兩個貿易談判、東亞地區的各種自由貿易區和貿易談判等。這些區域性的貿易機制是否秉持了自由貿易的精神實質,奉行開放和非歧視的精神,對全球經濟治理和復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在這個機制中,新興國家也在通過自身的合作來提高自身的發言權,金磚機制在本次峰會上的合作也取得了突破,這有利于推進世界經濟的治理。與此同時,各國之間的雙邊合作也在不斷推進,比如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因此,二十國集團也已成為推動雙邊合作和新興國家之間合作的一個平臺。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201397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