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7日09:59 東方早報
趙建明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強硬派為伊朗政壇樹立了核問題的政治正確標準,即在本土擁有自主核研發生產能力是伊朗不可剝奪的權利。這一原則幾乎成為伊朗政要必須遵循的政治標準,這一標準限制了魯哈尼政府在核問題上的讓步空間。
6月14日,伊朗結束新一屆的總統選舉。溫和的保守派魯哈尼因為得到改革派的支持而成為黑馬,在首輪選舉中以50.71%的優勢擊敗卡利巴夫等候選人成為新一屆伊朗總統。
十年一輪回,作為當年以暫停濃縮鈾免于美歐制裁的執行者,魯哈尼的當選讓美歐和伊朗民眾對當前陷入僵局的伊朗核問題懷有期待,期望和平合作替代內賈德的核對抗再度成為伊朗主流的核政策。15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說,美國尊重伊朗人民在最近伊朗總統選舉中的投票,依然愿意同伊朗政府進行直接接觸,為全面消除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的擔憂找到外交解決方案。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說,她愿意和魯哈尼合作尋找伊朗核問題的外交解決方案。
但是目前斷言新任的魯哈尼政府在核問題上峰回路轉還為時過早。
過去的十年,伊朗的核發展喜憂參半。改革派和強硬派都曾交出過自己的答卷。
改革派哈塔米政府采取以暫停濃縮鈾避免遭受制裁的政策,策略是合作求發展。但是暫停實際上讓伊朗核進程幾乎陷入完全停頓。
強硬派內賈德政府為推進核進展寧愿遭受制裁。策略是以對抗求發展,通過不惜對抗的邊緣政策伊朗核進展一路高歌猛進,其在離心機的安裝數量和濃縮鈾純度上取得的成果讓改革派汗顏。但是尖銳對抗讓伊朗遭受美歐的嚴厲制裁。美歐的能源禁運和以SWIFT為核心的金融制裁導致伊朗賴以維系的能源出口大幅下降。制裁產生的累加效應將不斷增強。從這個意義上講,新任魯哈尼政府背負的使命更為沉重。需要重建美歐在核問題上的信任,讓美歐解除制裁。
當伊朗核問題進入第二個十年,盡管伊朗親改革派的魯哈尼再度當政,但當年哈塔米的核和解政策的條件已不再具備。當年伊朗利用歐美矛盾和能源外交,實現的以第三國制約美國的做法已經失效。伊朗已經失去了歐盟的信任,在接觸政策失敗后轉而同美國結成制裁同盟。美歐的意圖就是只要逼迫伊朗在核問題做出重大而具實際意義讓步,否則制裁只能持續和深化。
同樣在內賈德的引領下,伊朗的核立場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內賈德政府徹底改變魯哈尼推行的暫停濃縮鈾政策,伊朗憑借嫻熟的邊緣政策和談判技巧將伊朗的核進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客觀講,內賈德同西方在核問題上對抗的八年,也是伊朗核進程發展最快的時期。伊朗幾乎拿到民用核能容許的所有東西。伊朗在納坦茲之外另外興建用于生產5%以上濃縮鈾的庫姆鈾濃縮廠。伊朗的離心機裝機數量也在穩步提升。伊朗濃縮鈾純度已經超過20%。
更重要的是,強硬派為伊朗政壇樹立了核問題的政治正確標準,即在本土擁有自主核研發生產能力是伊朗不可剝奪的權利。這一原則幾乎成為伊朗政要必須遵循的政治標準,這一標準限制了魯哈尼政府在核問題上的讓步空間。在伊朗在不斷完善自身的核工業體系和不斷取得核突破的過程中,魯哈尼政府如果推行新的暫停政策必將遭受來自國內的強硬派和保守派的強烈反對。魯哈尼能夠得到伊朗民眾的支持,但未必能夠贏得伊朗政治家的支持。
從伊朗國內的政治結構來看,伊斯蘭革命后伊朗總統從來不是最具實權的位置。即使拋開伊朗議會對總統的牽制不談,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對伊朗核政策具有最終的決定權,負責規劃伊朗的核進程和方向。而以總統為代表的行政部門始終從屬并受制于伊朗的宗教體系。因此,從權力結構視角看,魯哈尼在伊朗權力結構中運作的空間相對有限。除非魯哈尼能夠成為像內賈德那樣的強勢總統,在外交或經濟復興方面力挽狂瀾,否則魯哈尼在核問題上走得過遠過快,強力推行以和解合作為核心的核政策可能沒有出路。
魯哈尼手中推行和解合作的核政策的籌碼相對有限。此前伊朗以暫停20%以上的濃縮鈾換取美歐解除制裁的要價遭到拒絕。對新任政府來講,魯哈尼提出既讓伊朗又讓美歐接受新價碼的可能不大。在雙方信任缺失的情況下,魯哈尼政府要讓核談判取得成功必須提出實質性條件。而一旦美歐算準伊朗核政策向和解合作方向改變,必將窮追不舍,直到證實伊朗核問題上的和平目的為止。
帕爾欽軍事基地準入也是伊朗核談判的爭論議題。當地面建筑和土壤都遭破壞的情況下,帕爾欽已經成為可能引發質疑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意圖的關鍵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美歐和國際原子能機構需要伊朗做的是在核問題上的徹底攤牌,即徹底證明伊朗沒有任何同核武相關的研發項目和計劃。
盡管魯哈尼聲稱期待同國際社會建立建設性的互動,在堅持核原則的基礎上保持外交靈活,但是由于伊朗核進展與經濟制裁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堅持原則就意味著伊朗不能放棄上述在本土獨立研發和生產濃縮鈾的權利。但是美歐在證明伊朗核問題上的和平意圖之前不會放棄制裁,而這只會導致伊朗同美歐的對立和現狀的持續化。這必然限制外交靈活的空間和可能。
因此無論哪位候選人當選,伊朗新的政治領袖都將在難以兩全的情況下艱難抉擇。如果伊朗在核問題上發生重大變化的話,那肯定并非魯哈尼政府一己所為,而是代表伊朗政治精英集團對新形勢的認知和改變。
(原標題:伊朗新總統的核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