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胡志勇:《中印邊界問題及未來走向探究》

    作者:胡志勇(上海),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中亞-南亞”論壇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中印邊界對峙事件一瞥

    1、事件的起因:

    長期以來,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印兩國在邊界問題上存在著分歧,對“實際控制線”的認知也一直存有差異,中、印雙方時常將巡防部隊部署到各自聲稱的界線附近,從而造成邊界地區的緊張態勢。此次事件并非中、印第一次在實際控制線上發生沖突,也不是第一次互相指控對方越界,但是此次引起了印度非常強烈的反彈,是因為印度指責中國進入到了己方領土的地方扎營。這次雙方對于佛教徒占多數的拉達克地區未劃定的邊界,存在不同認知,成為近期發生“帳篷對峙”的主要根源。

    2、事件的經過:

    415日,約50名中國士兵越過“實際控制線”,在喜馬拉雅山宣稱擁有主權的地區搭起帳篷,安營扎寨,印度邊防警察獲得消息后,隨即趕到與中國士兵營地相距300米的地方駐扎。此次中國士兵駐扎的東拉達克地區1962年戰后由中國控制。中印邊界出現新的緊張對峙。印方指責中方越過實際控制線入侵印度,導致中、印軍隊在拉達克代布桑山谷的對峙局面持續不下:針對此次中國軍隊在寒冷的拉達克沙漠地區建立營地之后,印度宣稱該地區為印度領土,印度軍隊也在附近建立了臨時營地,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

    不過,中、印兩國已經為解決爭議進行外交聯絡。印度要求中國撤出位于該地區一處山谷的營地。中國則要求印度拆除設在拉達克東線的據點,兩國在邊界就地舉行的緊急磋商無果而終。

    423日,中、印兩國邊界軍官舉行了第二次“國旗會談”,以解決引發的雙方帳篷對峙,印度要求中國撤出該地區,并召見了中國駐印大使,但同時稱雙方應保持克制,以避免局面升級。同時,印度軍方已從附近軍區調集一個步兵團到拉達克地區,向中國施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嚴正聲明中國軍隊并未越過“實際控制線”。中國邊防部隊一直嚴格遵守兩國達成的有關協議,尊重并遵守中印邊境地區的實際控制線,在中方一側進行正常巡邏,沒有越過實控線一步。中國邊防部隊始終嚴格遵守兩國政府達成的有關協定,致力于維護中印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此次“對峙”發生在中印邊界的西段爭議區,是由于雙方對于“實際控制線”認識的不同造成的,雖然雙方關于實控線的大致方向有共識,但在細節認識上還存在分歧。中、印兩國對于實際控制線的具體位置和走向存在著不同的認識與看法,中、印兩國邊防部隊到各自聲稱的界線附近巡邏時有發生。
      如在1987年,在中印邊界桑多洛河谷地區就發生了兩國士兵面對面對峙的事件,印度向邊界集結了大量重兵。這場對峙差點引發了一場戰爭,最終靠中、印兩國的外交努力和政治智慧才得以化解了“戰爭危機”。

    早在1983年,印度就秘密派出一個情報小組前往中印邊境東段的桑多洛河谷牧區進行秘密情報搜集偵察工作,以監視中國軍隊行蹤,并建立了一個臨時哨所,該哨所位于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中國一側。

    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法案將非法侵占的中國藏南領土(印度稱為“阿魯納恰爾”)升格為“邦”。并在達旺一帶異常軍事調動,印度試圖在邊境地帶顯示印軍進攻實力,以壓制中國軍隊。印軍頻繁行動引起了中國軍隊的強烈反應,兩軍發展到緊張地對峙。為防止印軍進一步蠶食中國領土,中國軍隊克服了重重困難,將部隊派上了實控線中方一側。與印度士兵面對面地對峙,但中國軍隊采取了克制態度,并沒有主動與印軍產生摩擦。中、印兩國都意識到了邊境地帶對峙的危險性,兩國政府決定逐漸減少在前沿地區的兵力部署,并重新開啟雙邊對話。而且,中、印之間也在積極展開化解“戰爭危機”的外交努力。

    198812月,時任印度總理的拉吉夫.甘地成功訪華,這次“破冰之旅”開始使中印兩國士兵在桑多洛河谷地區的對峙危機逐步化解。

    1993年,兩國簽訂了確保實際控制線兩側的和平的協定,在該協定中,引入了“平等互利”的安全原則,從而使這場邊境危機終告化解。

    20127月底,中印軍隊人員在印控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的久馬爾地區又發生了面對面的對峙事件。事后雙方依照此前的應急處理方法,事件得以和平解決,并未引發大的沖突。

    3、事件的影響:

    中、印兩國已建立了中印邊境事務磋商與協調工作機制,在邊界問題上一直保持著暢通的溝通渠道。中、印兩國邊防部隊通過現有機制保持著溝通。中方愿與印方一道共同努力,通過現有機制妥善處理涉邊事件,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為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真正促進中、印雙邊關系的深入向前發展。

    實際上,為了避免沖突,中、印雙方都采取了錯開巡邏的方案,因為中、印兩國都沒有意愿要挑起沖突。中、印兩國應通過外交或其他渠道加強溝通與協商,通過現有邊界談判協商機制來妥善處理和解決存在的現實涉邊問題,為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避免緊張局勢升級。而且,雙方已建立起來的邊界談判磋商機制使中印邊界地區發生嚴重沖突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中、印雙方對峙的緊張局勢并不利于營造良好氛圍。

    印度在中印邊境駐軍情況

    中、印邊界問題是英國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復雜問題。是西方列強對中國、印度剝削的產物,中、印兩國同是受害者。盡管中、印兩國設立了實際控制線,但不少邊界并未完全劃清界限,雙方都有爭議的地區一直存在。實際控制線理應劃分1962年后中、印兩國各自控制的區域,但中、印雙方并未對該線達成一致,這點與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實際控制線有著本質的區別。由于中、印兩國軍隊對各自監控區域存在不同的認知,多年來,中、印兩國軍隊或多或少都發生過誤入對方地盤執行任務的情況,但雙方都未深究,并通過建立日益成熟的邊界談判磋商機制,確保了兩國邊境地區幾十年的和平與安定。

    1、中印邊界爭議地區簡況

    中印邊界糾紛由來已久。中、印兩國在東、中、西三個地段存在著領土糾紛,爭議領土面積達12.5萬平方公里。在西段,中、印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歸屬之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是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東、西兩段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成為雙方爭議的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正是在這兩段地區進行的。

    2、中印邊境印駐軍情況

    中、印邊境地區總體保持了和平與安寧的局面。目前,印度在中印邊境地區部署了45個營的警察部隊,尚有4個營正在組建中。印方表示計劃到2015年,中印邊境警察部隊再增加9個營。

    2009610日,在中印邊境東段,印度控制地區的“地方政府”向印度國防部移交8處前線機場的控制權,印軍同時增兵兩個師約6萬人前往駐防,這使得印度在這一地區部署的兵力達到10萬人。

    為配合陸軍動作,印度空軍在615日正式將4架蘇-30重型戰斗機部署到印度東北部靠近中國邊界的地區,而且印度空軍宣稱這4架只是一個開始,他們的目的是要在這里擴充成一個由18架蘇-30組成的戰斗機中隊。

    在此前后,印方還向印中邊界錫金段爭議地區派遣了俄制T-72主戰坦克和裝甲運兵車,進一步加固了這一地區高地及地堡的永久哨所。

    在遠期規劃中,印度計劃擁有21個裝備T-90坦克的團,40個裝備改進型T-72坦克的團。按此計劃,到2020年,印度陸軍要部署1500T-90以及其他各型行進戰車,總計裝備的主戰坦克要達到4000輛,成為世界最龐大的坦克集群。

    印度對華采取進攻性戰略,把大量的軍事力量部署在北方地區,對中國西南地區形成了實質上的戰略壓力。

    中印邊境事件發展趨勢

    長期以來,邊界問題一直成為中印關系的桎梏,除了邊界問題外,還因中巴關系問題、達賴問題和水資源問題等正在影響和制約著兩國關系的深入發展。這些問題的存在加深了印度對中國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

    1、雙方領導人不希望邊界事件擴大化。

    中、印兩國作為同時崛起的兩個新興大國,既是現有國際體系的受益者,也都面臨著現有國際體系的約束和守成大國的打壓。在一些全球性問題上,中印兩國存在著共同利益。

    中、印領導人都不愿意邊界事件繼續惡化。兩國領導人應該正視現實,采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措施,化解矛盾與分歧,達成諒解,努力將邊界問題與雙邊關系其他問題分開,通過共同努力,管控好邊界地區,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平息此次事件的負面影響,共同管控好媒體,特別是印度更要加強對其媒體的管理力度,印度政府必須強化對新聞媒體的管控,如設立媒體稿件審查和責任追究制度,積極引導媒體多播發有利于中、印關系的材料,努力使影響中印關系正常發展的邊界問題與西藏問題處于可控狀態,并逐步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真正使兩國關系穩步地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近年來,中、印兩國領導人都曾表達早日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愿望。保持中、印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是雙方達成的重要共識,符合雙方根本利益,也有助于中、印雙邊關系深入發展。中、印邊界對峙只有通過協商談判得以平息,并不會像釣魚島紛爭那樣越鬧越大,這樣只能損害中、印兩國之間的關系。

    中、印兩國已就邊界談判確定了大的框架與指導原則,但在細節上還存在著分歧。由于邊界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想要解決并非易事。盡管中、印雙方在邊界問題上的談判進展緩慢,但也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雖然遺留多年的問題不能立即得以解決,但可以在保持邊界穩定、兩國關系發展的前提下進行談判協商,以共同維護中、印兩國邊界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2、部分印度媒體炒作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長期以來,由于意識形態作祟,印度媒體自視為印度民主參與者和政府監督者,擁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同時印度號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大多數印度媒體對中、印兩國在實控線方面存在的不同認知與看法視而不見,頻繁炒作中國“入侵”印度邊境一直是印度媒體最為熱衷的話題之一,炒作中國“入侵”已經成了印度媒體的“教條”,印度媒體借機大量炒作中印邊界問題,實際上是完全錯誤的、非理性的。

    事實上,熱炒中、印“帳篷對峙”的是一些印度媒體,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均已對“入侵”傳聞予以堅決的否認。

    在印度,國內媒體的炒作卻引來了不少追隨者。印度媒體集體陷入一場商業化和煽情技術的競爭賽,印度主流媒體與部分人士聯手渲染、挑事,為了吸引眼球,印度媒體往往夸大事實,時常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報道,煽動和制造中、印兩國對立情緒,這些蠱惑人心的言論雖然無法實質性左右印度政府的對華政策,但卻集中暴露了一部分印度人根深蒂固的“疑華、防華、恐華”心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印度部分媒體炒作中國話題已成一種相互攀比的“時尚”和“毒癮”。這些不負責任的報道嚴重誤導了印度普通百姓,更給印度對外決策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對中、印關系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中印邊界問題發展前景

    1、中印邊界摩擦并不符合兩國利益

    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當今世界,中、印兩國擁有諸多共同利益,兩國合作大于分歧,對話與和平解決爭端是大勢所趨。而邊境地區緊張局勢既不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也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中、印邊界對峙只是局部問題,邊界問題可以和平解決。中國和印度都不希望邊界局勢惡化而影響到兩國戰略伙伴關系。

    但是,近年來,通過媒體的過分渲染與不負責任的報道,邊界問題與領土糾紛已嚴重影響和制約了中、印兩國關系的深入發展:

    印度反對黨不斷炒作邊界事件,企圖使邊界事態升級。多家印度主流媒體展開惡意炒作,而印度政府和執政黨普遍希望“冷處理”,無意令事端升級。印度政府無意將邊界問題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但是,印度政府對媒體的沈默,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媒體的肆意妄言。

    2、中國政府主張公平合理地解決邊界問題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中、印雙方應本著平等相待、互諒互讓的原則,通過友好協商,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早日全面解決邊界問題。

    中、印兩國于200310月正式啟動了雙邊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20041月,印度邊界談判特別代表訪華,雙方就解決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進行了初步探討。20051月,中、印雙方談判取得了重大進展,終于就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達成了一致,并簽署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200611月,中、印兩國發表《聯合宣言》,提出“十項戰略”,其中邊界問題的早日解決被認為符合兩國基本利益,而成為一項重要的戰略目標。雙方還一致同意,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要保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事實上,中、印兩國邊境多年來沒有發生大的摩擦或沖突。但以后的七輪談判,雙方都在探討解決邊界問題的框架,并未達成具體協議。

    3、中印雙方應加強對邊界地區的管控

    中、印關系是一種“競爭性共生關系”,中、印兩國在經濟上存在著互補性。作為相鄰的兩個亞洲大國,中、印兩國都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周邊環境發展經濟,維護地區的穩定是中、印兩國的共同任務,與中國直接沖突并不利于印度經濟的發展。

    盡管中、印邊界談判已進行了15次,但結果不盡人意。中印邊界問題一直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決,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印雙方在邊界問題上還存在著較大的分歧,說明了中印邊界問題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的特征,多年來,印度一直深受尼赫魯時期的歷史情結影響,其主要表現在無論核武器還是海陸空的演練,印度都是把中國作為其假想敵來進行。印度軍方某些人士對中國“耿耿于懷”,一直要為1962年中印戰爭雪恥。

    由于中、印邊界分歧原因錯綜復雜,印度軍方也不能僅僅因為一次有爭議的行為就采取針鋒相對的報復措施,這種過激行為只能導致兩國關系惡化。即使中、印雙方存在重大分歧,也應通過正常的外交程序妥善解決。激化矛盾甚至挑起戰爭都是不負責任、非理智的行為。

    中印邊界對峙將成為一種常態,但不會走向失控與惡化的局面。中、印兩國應強化對邊界地區的管控。中、印邊界爭端不會影響兩國政府高層發展雙邊關系的共同意愿。因為,中、印兩國領導人都不愿為邊界問題升級而影響到雙邊關系的正常發展。中、印兩國領導人對雙邊關系期待很高,中國總理李克強5月下旬訪印,是李克強總理的首次外訪,足見中國對發展與印度關系的高度重視。

    目前中、印兩國邊界所發生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局部問題,中、印兩國通過對話,企求和平解決。中、印兩國外交部門及軍方經過積極的會談與密集的外交活動后,55日,雙方軍隊同時向后撤退,從而結束了被外界稱為“帳篷對峙”的緊張局勢。另外,中、印兩國政府必須加強對媒體的管控,不能讓印度媒體和反對派成為中、印政府間溝通和談判之外享有“特權”的力量,惡意炒作和挑釁行為將破壞中、印這兩個亞洲大國的關系,尤其是友好貿易關系。

    中、印邊界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領土爭議最嚴重的地區,對中、印兩國的發展至關重要,努力維持和提升雙邊戰略互信,加強雙方交流與溝通,及時化解“帳篷對峙”。中印雙方可以通過外交渠道結束僵局,外交解決仍是最優先的選擇方案。不過,印度方面對中國在近期內推動徹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并不十分樂觀。

    (全文刊載于《中國評論》月刊20136月,總第186期)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