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恐怖爆炸案:恐怖主義仍是美國頭號敵人 |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4-16 13:34 發表評論>> |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國網4月16日訊 今天凌晨,美國波士頓馬拉松賽場突發爆炸,目前已造成3死141傷,聯邦調查局已將此次爆炸定性為恐怖襲擊。這一事實再次表明,恐怖主義仍是美國戰略與安全的頭號敵人。 在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國對本土恐怖主義極力防堵,本土也沒有發生大的恐怖事件。美國人對恐怖事件的記憶可能正在逐漸淡漠。特別是由于本·拉登被打死,以及奧巴馬政府逐漸退出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恐怖主義的陰影似乎正在逐步遠離美國。在此背景下,突發今日之事故,尤其令人震驚。 這一事實再次表明,恐怖主義仍是美國戰略與安全的頭號敵人。奧巴馬自從2008年上臺以來,逐步將戰略重心東移亞太,事實上視中國為重要競爭對手。由于其政策重回傳統大國競爭路線,改變了小布什政府時期以反恐為頭號戰略任務的做法,從而在中美關系中埋下了一些新的不確定因素。但是,這一做法是錯誤的,這次波士頓恐怖爆炸案就是對奧巴馬這一政策的直接否定。 考慮到新的國際形勢以及美國的處境,把應對恐怖主義而非加劇大國競爭當作首務,不但是美國外交的當務之急,也應該是其戰略與安全政策的根本原則。這是因為: 一方面,由于大國競爭主要體現為包括經濟實力、文化軟實力等在內的綜合實力競爭,加上大國間存在緊密的相互經貿與人員往來,以及核武器相互威懾,大國間的戰爭已幾乎成為不必要與不可能。因此,美國在戰略與安全上對中國的過度擔心是多余的,將主要的戰略與安全力量用于阻遏中國更是完全沒有必要。 另一方面,針對美國的恐怖主義土壤卻遠未消除。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的不公正立場,以及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的霸權存在(如利用其在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的優勢地位獲取額外收益、對中東的控制、在該地區扶持親美保守政府等),甚至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都決定了恐怖主義分子仍會將美國作為長期的襲擊目標。奧巴馬政府退出伊拉克戰爭和想要退出阿富汗戰爭,只是回避而沒有解決這些矛盾。而只要這些矛盾與土壤存在,美國就仍會是恐怖主義的頭號襲擊對象。 而且,隨著美國軍隊的撤出,無法在戰場上給美軍造成傷亡的恐怖主義分子更有可能將襲擊重點轉到美國本土。美國本來就是一個開放式社會,無論在反恐方面做得如何周密都不免百密一疏,從而會給恐怖主義分子留下可乘之機。波士頓爆炸案或許還只是這種趨勢的一個初步征兆。 所以,奧巴馬政府應該趁著第二任期戰略調整之機,重新重視反恐在戰略與安全決策中的地位,并且以一種新的眼光審視中美關系。無論在應對經濟危機還是在反對恐怖主義等方面,中美之間都有很多的共同利益與合作空間。兩個國家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但彼此之間不存在根本的核心利益沖突,不必也不應是安全與戰略上的敵人。所以,只要加強溝通與協調,中美之間完全可以建立一種良性競爭、合作和平的新型大國關系。特別是在應對恐怖主義這一全球公害方面,中美兩國應該也可以做出共同的努力,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 李開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