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6月30日是穆爾西宣誓就職總統一周年紀念日,數百萬名埃及民眾在首都開羅以及亞歷山大、塞德港等主要城市舉行支持或反對穆爾西的大規模游行示威活動。
埃及總統府發言人伊哈卜·法赫米30日稱,對話和全國和解是化解目前分歧的唯一選擇,穆爾西尊重民眾自由表達意愿的權利,但應該選擇和平的方式進行。關于軍隊的作用,法赫米否認軍方正試圖在總統府和反對派間扮演調停者的角色,稱軍方的職責在于保證國家和政府機構的安全。埃及國防部長塞西1日發表講話說,軍方為支持和反對總統的陣營解決當前危機設置48小時期限,若期限過后危機仍未解決軍方將進行干預。
埃及的動蕩危機折射出后穆巴拉克時代世俗與宗教兩大力量對抗的埃及社會政治新生態。
周年考卷評價不高
當下穆爾西遭遇的這場逼宮危機,直接緣由是埃及社會對穆爾西一年來執政業績灰心失望。
在兩年前的“一·二五革命”中,埃及民眾懷著對政府獨裁、吏治腐敗、物價上漲和社會高失業率等諸多不滿,以街頭抗爭方式結束了穆巴拉克統治。14個月后,埃及民眾抱著對自由民主、繁榮穩定的美好憧憬迎來了后穆巴拉克時代的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在一年前的穆爾西競選演說中,最吸引選民眼球的是他針對埃及社會的長期問題而提出的“百日計劃”,這一計劃涉及安全、能源、環境衛生、食品補貼和交通五大類共64項議題。打動民眾心靈的是穆爾西大選成功那一刻言辭懇切的諄諄承諾:“我承諾會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和父親一樣為他們服務,和他們同甘共苦,切身感受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并幫助他們解決。”
然而一年過去了,總統交出的考卷難以令人滿意。“百日計劃”中提出的大部分目標未能實現,民眾沒有明顯感覺到穆爾西新政給他們生活帶來的改善。在政壇,不僅穆爾西深陷行政權與司法權之間的爭斗,而且以穆兄會旗下的自由與正義黨為首的執政黨與以“全國拯救陣線”為代表的世俗自由反對派分歧嚴重、對峙激烈,導致國家政局動蕩,政府幾度改組;在民生方面,經濟復蘇艱難,財政赤字大增,外匯儲備劇減,外來投資不足,通貨膨脹加劇,失業率居高不下,能源、食品危機頻頻發生;在社會治安方面,總統反對派與支持派兩大陣營針鋒相對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所引發的暴力沖突影響惡劣,血腥騷亂事件接二連三發生,迫使總統穆爾西不時祭出“緊急狀態令”……民意調查顯示,穆爾西的支持率一年來大幅下滑,去年10月時曾達到80%,目前已不足50%。
三個月前,筆者應邀前往埃及進行學術交流,發現在社會生活基本平靜的表象下,埃及社會實際仍處于動蕩狀態,政治紛爭激烈,經濟每況愈下。有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埃及社會對現政府不滿的人數不下70%。兩院議會中穆斯林兄弟會的自由與正義黨“一黨獨大”,引起反對派和非穆斯林人士的不滿,認為這實際上否定了政治多元化和公正性。埃及金字塔政治與戰略研究中心一位資深時評家認為,作為政治伊斯蘭勢力,穆斯林兄弟會想在埃及建立一個伊斯蘭政權,其更關心穆斯林兄弟會的利益,而不是埃及的國家利益。
對于當下總體局勢,埃及民眾普遍心緒復雜。一方面,大家覺得推翻專制腐敗的穆巴拉克政權勢所必然,但埃及現實形勢又使大家頗多失望與不滿。革命前充滿希望,革命后失望連連,這是埃及民眾普遍的感受。更有一些埃及人士認為,埃及人已經越來越難以忍受當下的國家狀況和社會問題。“埃及歷史上從沒有一刻像現在這么糟糕”,這一認知從許多不同性別、年齡、身份、地位的埃及人士口中道出,兩年來不絕于耳。顯而易見,民眾期望與現實的巨大落差,造就了反對派的不依不饒,帶來穆爾西政府的執政危機。
兩大陣營政治博弈
筆者認為,當下的逼宮危機是埃及繼去年歲末憲法公投危機之后的穆爾西反對派與支持派兩大對抗陣營的又一場政治大博弈,其實質依舊是宗教力量和世俗自由派在國家未來政體走向問題上的一次大博弈,即埃及將來是以伊斯蘭宗教政治來治國理政,還是用體現埃及多樣性的世俗民主原則來改造國家。這一決定后穆巴拉克時代埃及社會政治走向的重大紛爭,幾乎伴隨著穆爾西總統執政一年的全過程。一年來穆爾西的治國之路可謂崎嶇坎坷,危機連連。
最大的政治危機即憲法公投危機源于去年11月22日穆爾西總統頒布的憲法聲明。該聲明宣布總統有權任命總檢察長、認定總統發布的憲法聲明、法令和政令在新憲法頒布和新議會選出前為最終決定,任何方面無權更改。反對派認為該聲明賦予總統凌駕于法律之上的權力,讓穆爾西成為“篡奪一切國家權力”的“新法老”,為此多次舉行大規模抗議示威。11月30日,由穆兄會及伊斯蘭主義力量主導的制憲委員會表決通過憲法草案,其中規定伊斯蘭教法(沙里亞)原則是國家立法主要來源。穆爾西總統無視埃及社會的反對呼聲,堅持在12月舉行憲法公投。這招致埃及反對派聯盟“全國拯救陣線”組織民眾舉行抵制憲法公投的和平抗爭,穆爾西支持者不甘示弱,展開針鋒相對的數萬人大游行。此后,飽受爭議的埃及新憲法草案在全國32.9%參與投票的選民公投中以63.8%的贊成率獲得通過。
憲法公投危機的背后是埃及宗教力量與世俗力量的對決,也是總統與司法部門的沖突。在后穆巴拉克時代,世俗自由派、伊斯蘭主義者、軍方是左右埃及社會進程的三大主導力量。作為伊斯蘭主義的政治代表,穆兄會雖然長期遭政府打壓,卻以龐大而完整的組織和服務體系成為埃及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宗教政治組織。這些年來,穆兄會主流派在政策主張上漸趨溫和務實,“一·二五革命”后成功執掌政權。穆爾西的支持者主要來自伊斯蘭宗教勢力。
相形之下,穆爾西的反對派陣營則派別林立,力量渙散。最主要的是以“全國拯救陣線”為代表的世俗自由派,其領袖或是國內影響力和社會根基遠不及穆爾西(如巴拉迪),或是被稱為是穆巴拉克的老班人馬(如穆薩、沙菲克等)。反對派在公投危機中遭受挫折后依然組織起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主要動力就是來自于埃及民眾對現狀的不滿。反對派聲稱,由于政策錯誤和經驗欠缺,現政府治下的埃及經濟崩潰,社會秩序混亂,亟需變革。穆爾西不僅沒能解決經濟和民生問題,而且打壓不同意見,使國家日益伊斯蘭化。“全國拯救陣線”領袖巴拉迪表示:“問題的重點不在于一個穆兄會背景的總統,也不在于某個執政的政治派別,而是當局在治理國家方面徹底失敗。”“因為它集中精力,用不切實際的宗教基礎分化埃及人民,人為地制造分裂和沖突。”
反對派不僅專門成立了“6月30日陣線”,并已經準備好穆爾西下臺后的過渡階段路線圖,其內容包括解散埃及上議院、暫停現有憲法并起草新憲法,以及將政府的行政權力交付給一名獨立總理,由其組織技術性政府挽救埃及經濟并發展社會公正等。反對派聲稱,要求穆爾西下臺提前進行大選的“反抗”簽名請愿運動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到2200萬人的請愿簽名,這一數字遠超一年前支持穆爾西當選的1323萬名選民。
民生問題決定向背
面對逼宮危機,穆爾西總統使用軟硬兩手兼施策略。一方面,他在最近幾次公開演說中,承認自己一年的執政失誤,“坦率地說,我的錯誤不少,但是我一直盡全力把事情做好。”他表示自己會對埃及當前局面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且正在努力改正錯誤。穆爾西說,埃及當前仍然面臨巨大挑戰,需要全民努力,克服當前的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穆爾西呼吁反對派參加全國對話,承諾未來將致力于實現內部和解,成立包含各派別代表的“全國和解委員會”,負責推動彌合埃及國內各政治派系隔閡的“全國對話”;同時對國家機構進行進一步的改革,重組制憲委員會,修改憲法的部分條款,推進人民議會選舉早日舉行,并采取有效措施擴大年輕人參政、解決青年就業問題等。
但另一方面,他強調,自執政以來,他一直不得不面對前政權勢力的為難。他譴責部分政治勢力煽動混亂,阻礙建設國家的有生力量發揮應有的作用。他要求內政部長組建機構嚴厲打擊犯罪行為,并授權政府官員以及地區負責官員解雇導致危機的官員。面對逼宮危機,他表示,埃及不會發生“二次革命”,自己也不會因此次大規模示威而辭職,因為這樣做只能給繼任者帶來無盡困擾,降低政權合法性。他有信心完成余下三年的任期,他說:“這是困難的一年,未來幾年也將是困難的,我將用我所有的時間來滿足埃及人民的需求。”
軍方的態度耐人尋味。在去年6月穆爾西當選總統前后,軍方經歷了與穆兄會你來我往的權力斗爭。8月穆爾西利用西奈遭襲事件以及軍方內部元老派與少壯派之間的矛盾,撤換大批高級將領。近日有傳聞稱,埃及國內一些勢力希望軍方接掌大權。在筆者訪問埃及期間,就聽到各種傳言稱,穆爾西治政困難重重,隨時可能下臺,軍方出來重新掌政的可能性很大,社會上也有不少民眾希望軍方出來掌握國家權力,以恢復政府的強勢、社會的穩定。埃及國防部長塞西就曾警告,軍方不會任由國內局勢惡化,并強調如果游行中出現暴力沖突,軍方決不會坐視不管。
但傳聞歸傳聞,事實上埃及軍隊已經職業化,軍方首腦一再承諾尊崇并維護法律權威,埃及軍方出來掌權的可能性有限。軍隊一定是在埃及社會出現內戰等大動蕩的時候才會出手,震懾暴力和穩定局勢應是軍方在非常時刻的關鍵之舉。目前埃及局勢總體仍處可控狀態,軍方無意介入政壇混戰,僅限于保障安全、維持秩序,繼續保持“局勢仲裁者”角色,以平衡宗教、世俗兩派之間的角力。但隨著事態發展,軍方會否與世俗自由派一致對抗強勢穆爾西,殊難預測。
有意思的是,筆者與一位埃及青年交談時聽他說,穆爾西是個好人,他是希望有所作為的。但是,一方面他受制于穆斯林兄弟會,另一方面在埃及社會有些人故意與他作對,阻撓他治國理政各項計劃的有效實施。還有埃及人士指出,應該對穆爾西政府抱以寬容態度,支持他假以時日發展經濟,逐漸走出困境。目前埃及社會伊斯蘭主義者和世俗改革自由派之間的分歧和對峙,只表明各方都是為了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復興,為了埃及未來更好的發展,這些共同的出發點有可能引導他們達成妥協。
不過,我們更要看到穆爾西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來自于如何解決埃及經濟復蘇緩慢的問題。當下埃及總體經濟形勢十分嚴峻。由于局勢動蕩,經濟蕭條,部分企業商店歇業;能源短缺,電力供應不足,時常出現停電現象。在埃及逗留不長期間,筆者就遭遇傍晚超市營業中突然停電無法結帳和因停電幾乎被困大樓電梯的尷尬。由此觀之,穆爾西要走出困局,不僅要以對話求共識,以妥協換和解,根本之道還是要采取切實舉措,緩解民生危機,實現經濟振興。(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中東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 2013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