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張茗:日美首次全面太空對話弦外有音

    開辟兩國所有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參與的太空事務及合作對話新形式  日美首次全面太空對話弦外有音

    強化太空態勢感知合作意味深長且影響深遠

    強化利用太空開展海域感知合作,將使亞太地區海上態勢更趨復雜

    強化太空活動透明與信心建設措施、特別是擬議中的太空活動國際行為準則協調,將使太空規則博弈更趨白熱化

     

    311日,首屆日美全面太空對話會議在東京召開。此次會議既是20116月日美安保磋商委員會會議(“2+2”會議)以及20124月日美首腦會議推動的結果,也是今年2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美期間日美領導人達成的推進雙邊太空合作共識的落實:2011年日美“2+2”會議的聯合聲明首次提及,隨著非傳統安全領域太空不安全因素的明顯增加,日美將深化、擴大太空合作;2012年野田佳彥訪美時與奧巴馬就深化日美太空合作、啟動全面太空對話達成一致;而今年安倍晉三訪美時與奧巴馬最終敲定了首屆日美全面太空對話會議的內容、召開時間及地點。

    此次對話開辟了日美所有相關政府各部、各機構全面參與的太空事務及合作對話新形式,不僅代表廣泛,而且議題豐富。日方代表分別來自外務省、國家宇宙政策辦公室、文部科學省、經濟產業省、環境省、防衛省、海上保安廳及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美方代表分別來自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國務院、國防部以及國家航空航天局。討論議題涉及資源和災害管理、環境監測、技術開發、科學發現、國家和國際安全以及經濟增長等多個領域,其中深化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日本準天頂衛星系統(QZSS)定位、導航與授時服務、地球觀測、數據交換、天基氣象觀測、小行星探測與防范、國際空間站及太空科學合作是日美太空合作的傳統項目;而強化雙方太空態勢感知(SSA)、利用太空進行海域感知  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以及太空活動透明與信心建設措施TCBM)、特別是擬議中的太空活動國際行為準則(CoC)合作則是雙方太空安全合作的新內容和新動向,尤其值得特別關注。

    首先,在美國媒體熱炒中國一塊0.08克重的風云一號衛星碎片撞上俄羅斯一顆太空球透鏡BLITS)微型科研衛星之際,日美強強聯手、強化太空態勢感知合作意味深長且影響深遠。會議透露,37日日美就美國向日本提供太空態勢感知(SSA)服務和信息的法律框架達成一項暫定協議,日本成為繼澳大利亞(201010月)、法國(20112月)、加拿大(20125月)之后第4個與美國簽署雙邊太空態勢感知協定的國家。所謂太空態勢感知(SSA)是關于太空環境與活動的信息。好的太空態勢感知既需要一個地理上分散的雷達與光學傳感器網絡,也需要衛星所有者及運營商與傳感器網絡之間的數據共享。理論上建設一個全球分布的傳感器網絡是可以獨立完成,但耗資巨大、全球布點(同意落地)、遠程后勤保障使得即便是美國這樣的國家也力不從心。雖然美國是世界上太空態勢感知能力最強大的國家,具備對近地軌道直徑10厘米物體進行探測的能力,由于其部署在亞洲、非洲及南半球的傳感器系統非常有限,它也存在觀測盲區。通過與日本合作,美國可以彌補在亞洲觀測能力不足的弱點。目前日本的太空碎片監視任務主要依靠崗山縣美星太空衛士中心(BSGC)的光學望遠鏡系統以及上齋原宇宙衛士中心(KSGC)的雷達系統,由日本宇宙論壇(JSF)和宇宙航空開發機構承擔。日本目前尚不能對直徑1米以下的太空碎片進行探測,通過與美國合作,可以大大提升日本的太空態勢感知能力。目前能夠從地球上觀測到的直徑大于10厘米的太空碎片約有2.2萬,直徑大于1厘米的太空碎片據估計有50萬,另有其它不計其數的更小的太空碎片。在太空日益擁擠的形勢下,日美強化太空態勢感知合作,可以為確保航天器的安全、高效運行,避免物理及電磁干擾,探測、描述并防范威脅,了解太空環境的演化等做出積極貢獻;另一方面,軍事上,作為太空控制的基礎,太空態勢感知能夠實現能力與意圖情報搜集,太空監視、偵察、環境監控,衛星指揮與控制等目標,強大的太空態勢感知能力也可能成為美日相互策應,推行太空控制、太空威懾,謀求亞太乃至全球太空霸權的籌碼。

    其次,日美強化利用太空開展海域感知合作,將使亞太地區海上態勢更趨復雜。由于受日本國會1969年通過的宇宙和平利用決議限制,日本偵察衛星的圖像識別能力長期限定在1米,即便今年1月發射的雷達衛星的識別能力也只有60厘米左右,距離美國軍事偵察衛星15厘米的圖像識別能力還有相當差距。日美聯手將大大增強雙方海域態勢感知能力,強化其對亞太地區的海上監視能力。這一方面有利于實施海上救援、災難救助等民事行動;另一方面,由于有美國撐腰,日本在釣魚島等海洋爭端問題、擴充海軍軍備上將更加強硬和有恃無恐。

    另外,美日強化太空活動透明與信心建設措施、特別是擬議中的太空活動國際行為準則協調,將使太空規則博弈更趨激烈。此前歐盟版的太空活動國際行為準則由于在磋商階段未邀請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參加,遭到印度等國公開指責和拒絕。此后美國一直試圖拉攏歐盟、日本重新擬定一份太空活動國際行為準則,此次雙方再次重申這一協作意向,必將使太空活動國際行為準則制定的國際博弈更加白熱化。

    總之,太空既可以是經濟中心,也可以是軍事高邊疆。由于95%的太空技術是軍民兩用的,號稱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太空國家的日本與美國強化雙方太空態勢感知及利用太空開展海域感知的合作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日美既可以借此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保護太空環境、減災防災等做出積極貢獻;另一方面,在美國推進亞太軍事再平衡以及日本加強所謂西南防衛的背景下,也可能使之成為其牽制他國、謀求太空及海上優勢、圖謀亞太乃至全球軍事霸權的籌碼,使亞太太空安全及海洋安全形勢惡化。

    (作者張茗系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2013318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