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右轉?
21世紀經濟報道 馬凌 上海報道 2013-03-15 00:52:22 評論(0)條 隨時隨地看新聞
核心提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就曾提醒,設立“恢復主權日”是敏感話題。“我們不應該忘掉沖繩人受苦的歷史,應該減輕沖繩容納(美軍)基地的負擔。”
安倍暗度陳倉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就曾提醒,設立“恢復主權日”是敏感話題。“我們不應該忘掉沖繩人受苦的歷史,應該減輕沖繩容納(美軍)基地的負擔。”
但是,安倍晉三依然堅持。“這是自民黨的競選大綱,做吧。”安倍晉三表示。
為何安倍要挑選敏感的“屈辱日”作為“恢復主權日”?
“《舊金山合約》是美國主導的,更重要的是,日本對釣魚島訴求的法理依據就在于《舊金山合約》。”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令遠教授告訴本報記者。
《舊金山合約》的第一條規定,反法西斯同盟國家承認日本人民對國家及其領海擁有完全主權。因此,安倍是暗度陳倉,希望借此暗中加快爭奪釣魚島領土的步伐。
“安倍還有將此作為和中國談判的籌碼的考量。”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高蘭向本報記者表示,“安倍的意思是,如果中國同意日本所謂的恢復主權日,那么日本才會跟中國談釣魚島問題。但《舊金山合約》對日本的領海劃分非常有利。如果中國同意了,那么在釣魚島問題上就會非常被動。”
醉翁之意不止于釣魚島
然而,日本設立“恢復主權日”的醉翁之意還不止于釣魚島。
“戰勝國承認的戰后體系基礎是《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不是《舊金山合約》。這是安倍單方面挑戰戰勝國乃至世界,鼓勵日本國內的右翼思潮。他的訴求是通過刺激民族主義情緒,在7月日本參議院大選中贏得選票,為日本右翼強硬主張鋪路。”高蘭進一步指出“恢復主權日”背后的日本國內原因。
安倍對戰后國際體系的挑釁不僅僅局限于“恢復主權日”,他還翻起了舊賬,挑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戰犯的行為。
安倍拗口說辭背后的真意是指,德國戰犯的審判是由聯合國做出的,而日本戰犯的審判卻是由戰勝國做出的,盡管日本在《舊金山合約》中接受了東京審判的結果。
“這反映出安倍的歷史觀是否定二戰的。”胡令遠教授指出,“這里面有他家族的原因”。
1948年,遠東軍事法庭對25名日本戰犯做出有罪判決,其中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處以死刑。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也被認定為甲級戰犯。但是,由于朝鮮戰爭隨后爆發,美國因戰爭需要重新啟用日本右翼官員,岸信介因而得以釋放。而且,身為甲級戰犯的岸信介在獲釋當年就當選眾議員,幾年后就任日本首相。
“安倍的思想源泉是右翼,政治目的是為修憲做準備。”高蘭研究員說。
根據日本憲法第9條,日本放棄以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但安倍在大選前承諾修改憲法。質疑遠東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合法性是安倍繼修改“村山講話”、“河野談話”后,在修憲路上跨出的又一步。
安倍和自由民主黨去年12月勝選眾議院選舉上臺后,主張修改和平憲法、重寫日本歷史,改變“賠罪”姿態。不斷發表右翼言論、做出一些挑戰周邊國家民族感情的舉措。
“日方違背共識,中方的克制沒有基礎。”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傅瑩針對釣魚島問題以及安倍在歷史問題上的表態說。
“這是安倍外交的一大敗筆。”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高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