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如何對發展中國家重啟“人民外交”

    近年來,在中國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中出現的現象值得警醒和反思。這些現象的出現表明,在變化了的國際關系背景下,我們對發展中國家需要與時俱進,進行外交轉型。在繼續鞏固與這些國家的政府的關系下,多接地氣,途徑之一就是重啟人民外交

    事實上,人民外交一直是新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以周恩來總理為代表的老一代杰出外交家,就留下了許多有關人民外交的佳話,甚至是我們今天仍在受益的外交紅利。然而現在,相對于外交中對政府外交以及經濟外交等的高度重視,人民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凸顯出它應有的地位。在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關系日益重要而復雜的今天,必須對此予以再次審視和強調。

    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新推動對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外交,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外交理念。外交實踐的最終落腳點是,這個不僅僅是在對象國的本國僑民,也不僅僅是對象國的執政精英,更包括對象國廣大的普通民眾。現在我們對發展中國家外交,實質上是一場與西方國家爭奪人心的軟實力斗爭。西方國家與一些非政府組織越來越多地借由發展中國家的一些非政府組織和民眾對本國政府的不滿,來遏制中國的影響力。這就要求我們的外交官不僅要善于與這些國家的政府官員打交道,還要學會如何與當地民眾交朋友。

    樹立以人為本的外交理念,就要求我們在外交上要做全盤的戰略考慮,工作做得更細,更多地從當地人民感受的角度來進行投資布局。以中國在緬甸的密松電站建設受阻為例,這當然有西方國家和當地的一些非政府組織以環保為由的鼓動有關,但我們是否也應該從傳統文化和習俗、信仰的角度去理解這一問題呢?根據當地克欽族人的傳說,密松是龍的父親及其兩個兒子的誕生地,人們相信如果這龍脈被破壞,龍就會不安,從而禍及眾生。克欽人事實上也是把密松當成自己的文明發祥地來崇敬的。如果在電站立項之前,深入當地多做調研,更多地了解民意,也許就可以避免后面的重大損失了。

    樹立以人為本的外交理念,當前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就是要切實打好中資企業這張牌。中資企業不僅是對外經濟交往的基本單位,而且也是人民外交的親身踐行者。但我們的一些中資企業卻把在國內的一些陋習帶到國外。部分中資企業無視或者忽視當地法律,引起了當地民眾和政府的不滿。個別中資民營或個體企業漠視當地勞動法,長期雇用臨時工。由于臨時工為非工會會員,無法通過工會組織要求正當權益,在勞資糾紛面前往往處于弱勢,造成當地雇員心理失衡,從而對中資企業產生敵視。外交無小事,所有這些不適當或者違法的行為,都會損害當地民眾對中國的感情,一旦外部勢力挑動,難免不會沖擊中國在這些國家的利益。

    其次,要重視研究發展中國家內部政治生態的變化,特別是把握好這些國家內部民意演進的風向標。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變遷要求我們對發展中國家的外交更加深入和細化。由于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發展中國家人民有更迅捷的渠道獲取和傳播信息,民意訴求將有更大的表達權。在這些國家發生政局不穩的時候,無論是政府還是反政府派別,都必須無一例外地訴諸民眾的力量。即使是西方國家的軍事干預,也必須打著人道主義的幌子,認為這些國家的政府不僅沒能保護而且是在屠殺本國人民,因而要替天行道,為這些國家的民眾盡保護的責任。我們不會去干涉發展中國家的內部事務,但由于我們在那里有廣泛的利益,就必須了解相關事態的發展趨勢。特別是這些國家民眾對于我們的態度、感情和利益訴求。因此,我們既要追蹤了解這些國家反對黨、非政府組織的政治動態,與它們展開更加密切的互動,更要深入了解這些國家普通民眾的思想流變。

    最后,在具體操作路徑上,應向發展中國家的普通民眾更多地提供人道性質的公共產品。這是最容易引起誤會的地方。長期以來,我們總是把人道和人道援助這些東西與西方國家聯系在一起,甚至把它與人道主義干預聯系在一起。實際上,中國不會仿效西方搞所謂的人道主義干預,但中國同樣可以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那些陷入動蕩的發展中國家的民眾提供人道性質的公共產品。這些公共產品主要涉及民生問題,包括:救治內亂中廣大流離失所的難民,提供醫療、食品等急需的救援;對非洲國家的饑民提供糧食援助;自然災害災后救助以及艾滋病預防和治療等,這些都是可以使當地民眾實實在在受益、感受最深的項目。這樣才能把中國人民的利益與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使中國的發展更多地惠及發展中國家的當地人民。

    現在,中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人道性質的公共產品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外援助中,一是要尊重他人,要避免高高在上的施救者心態。二是要優先減免非洲國家用于民生項目的債務。三是對于對象國政府對于援助資金的運用,應有措施予以監督,以防貪腐。

    總之,盡管時代在變,但人民外交的理念永遠不會過時。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贏得廣大發展中國家民眾的心,就能最大程度地減少這些國家的政局變遷對我們造成的影響,而西方關于我們搞新殖民主義、掠奪資源、沒有承擔國際責任的種種指責就會不攻自破,在這些發展中國家失去市場。

    (作者趙國軍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來源:《東方早報》 2013131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