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2-14 作者:余建華 來源:新民晚報
埃及新憲法草案引發新一輪局勢動蕩。總統穆爾西雖然迫于美國與軍方的壓力,廢除了上月22日頒布的引起廣泛爭議的“擴權”聲明,但憲法草案公投仍于15日如期舉行。為何埃及反對派對憲法草案的反對如此強烈?一旦它獲得通過,對埃及的未來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聽聽專家的分析。 ——編者
1 憲法之爭只是表象 實為未來政體博弈
問:埃及目前處于怎樣的局勢?造成這種局勢的根源是什么?您預計15日公投的結果將如何?公投之后埃及局勢會趨于穩定嗎?
答:近3周來,圍繞穆爾西總統的憲法聲明、尤其是即將舉行的新憲法草案全民公投,埃及世俗自由派發起的抗議浪潮在全國波瀾迭起,支持穆爾西的伊斯蘭主義者也同時舉行大規模的對峙游行。這波抗議示威浪潮形成了自穆巴拉克下臺以來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政治危機。沖突表面上是憲法之爭,其實質卻是宗教力量和世俗自由派在國家未來政體走向問題上的一次大博弈,即埃及將來是以伊斯蘭教法來治國理政,還是用世俗化標準制訂憲法、改造國家。
此次動蕩源于穆爾西11月22日頒布的憲法聲明,聲明規定總統有權任命總檢察長,其發布的所有總統令、憲法聲明、法令及決定在新憲法頒布和新議會選出前都是最終決定,任何方面無權更改。反對派認為這賦予總統凌駕于法律之上的權力,為此舉行多次大規模抗議示威。11月30日由穆斯林兄弟會(以下簡稱穆兄會)主導的制憲委員會表決通過憲法草案,其中規定伊斯蘭教法原則是國家立法主要來源。12月1日穆爾西無視世俗自由派對該草案關于總統職權及司法和立法權獨立性的強烈質疑,宣布15日舉行憲法公投,招致反對派聯盟組織民眾舉行抵制憲法公投的抗爭,而不甘示弱的穆爾西支持者也展開針鋒相對的大游行。
雖然穆爾西應美國及軍方要求,在8日與各派別就危機對話后宣布取消11月22日“擴權”聲明,但仍堅持15日的憲法公投。而埃及最大反對派聯盟“全國拯救陣線”此前已將廢除擴權聲明、推遲憲法公投作為對話談判的兩大前提,它認為穆爾西只是有限妥協,自然不依不饒,繼續升級抗議行動。更有分析認為,穆爾西廢除“擴權”聲明并無實質意義,因為15日公投后這一聲明原本也會失效;穆爾西此舉實際上將民眾壓力“這一皮球”踢給反對派,如若反對派繼續抵制憲法公投,就有可能被民眾視為有意阻撓新憲法出爐、阻礙埃及社會變革。因此,穆爾西此舉并非迫于壓力下的被動讓步,而是以退為進的積極謀略。
眼下穆爾西正竭力促成公投如期舉行,并命令軍隊配合警察行動直到憲法草案公投結果出爐。為確保有足夠數量的法官對公投依法監督,政府還將公投日期調整為15日和22日兩天舉行。以穆兄會強大的民間動員能力,憲法草案在公投中通過可能性不小。然而目前反對派與支持穆爾西的陣營對峙愈演愈烈,匆忙完成新憲法起草并付諸表決無助于解決危機,世俗與宗教力量間的對抗只會更熾熱,社會動蕩勢必延續,甚至不排除爆發“二次革命”的可能。
2 三大力量主導局勢 司法系統不容小覷
問:目前支持穆爾西與反對穆爾西的力量到底由哪些政治力量構成?其影響力如何?
答:憲法危機的背后是埃及宗教力量與世俗力量的對決以及總統與司法部門的沖突。在很大程度上,這場危機是推翻穆巴拉克的“一·二五革命”后埃及社會政治力量角力的結果。在后穆巴拉克時代,世俗自由派、伊斯蘭主義者、軍方是左右埃及社會進程的三大主導力量。
在參與推翻穆巴拉克政權的民眾中,沖鋒在前的是要求民主變革、改善生活境遇的熱血青年,但他們組織性和社會根基不如以穆兄會為代表的伊斯蘭主義者。后者雖然在“倒穆”時表現謹慎,宗教訴求并不明顯,但卻是最大贏家。穆兄會在穆巴拉克時代長期處于非法或半合法姿態,卻始終是埃及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宗教政治組織。幾十年來,其在城市和農村構建龐大網絡,通過開辦和經營醫院、農場、銀行、公司、學校和媒體,在社會福利、就業培訓、金融服務、教育衛生等服務領域作用重大,掌控為數眾多的慈善機構、志愿者團體、行業工會及投資公司,形成龐大而完整的組織和服務體系,財力雄厚,在基層群眾和城市精英中具有強大的社會基礎。
穆兄會主流派逐漸以溫和政治路線取代激進暴力,立足于通過合法途徑實現政治參與。“一·二五革命”為穆兄會實現合法化和政黨化鋪平道路。在今年歲初完成的人民議會(議會下院)選舉中,穆兄會旗下的自由與正義黨成為第一大黨,而另一個激進伊斯蘭政黨薩拉菲派光明黨緊隨其后,兩個伊斯蘭政黨獲得議會約70%席位。在6月的總統選舉中,自由與正義黨主席穆爾西成功當選。因此,穆爾西的支持者主要來自穆兄會和光明黨,其通過憲法聲明保護的制憲委員會絕大多數成員也來自伊斯蘭宗教勢力。
相比之下,穆爾西反對派陣營則派別林立、力量渙散。其力量除了既為政府排擠打壓、又常受極端伊斯蘭分子攻擊的科普特基督教徒,以哈姆丁·薩巴赫為代表、社會影響漸微的左翼政黨之外,最主要的是以“全國拯救陣線”為代表的世俗自由派。雖然“全國拯救陣線”已經囊括反對憲法公投的埃及8個主要政治派別及組織,其領袖也是舉世聞名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但作為民主改革倡議人士,巴拉迪長期生活在國外,國內影響力和社會根基遠不及穆爾西;而世俗自由派另外幾個代表人物穆薩、沙菲克等又被視為穆巴拉克的“舊臣”,難以取得民眾信任。雖然世俗派、自由派人士正加強聯合,從宣布加大街頭抗議斗爭的力度,到組織阻止憲法公投的游行示威,但他們也意識到憑借一己之力恐怕難以抗衡穆爾西背后強大的伊斯蘭力量,因此已調整策略,支持民眾參加公投,但要求投反對票。
埃及司法界也是反對穆爾西不容小覷的力量。從遣散新選出的人民議會、威脅解散制憲委員會,到10月聯合抵制穆爾西越權解雇總檢察長,埃及司法界力圖向穆爾西及穆兄會表明利益不容被挑戰。12月2日,埃及最高憲法法院原本要對新憲法草案的合法性及爭議點作出裁決,但在被支持穆爾西的示威者包圍后,宣布“無限期”暫停工作,任由新憲法草案陷入合法性危機。而埃及所有法官和檢察官均參加的半官方的“法官俱樂部”也宣布絕大多數法官拒絕監督公投。表面上看,埃及司法界扛起捍衛司法獨立、反對總統超越法律權力的旗幟,從“程序合法”訴求抗衡穆爾西,但實際意圖是保護穆巴拉克時代的政權權貴免遭“清洗”,因為司法系統不少官員本就是從前政權獲益甚多的既得利益集團和財富精英。
3 軍方深涉政經活動 利益決定今后態度
問:作為影響當前社會政治局勢的一大力量,埃及軍方雖然曾出動坦克、裝甲運兵車保護總統府,但并未在本輪危機中選邊站。埃及軍方對局勢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答:在中東變局中已經或未來可能發生政權更迭的阿拉伯各國,軍隊作為國家安全中流砥柱,是關鍵時期起關鍵作用的關鍵因素。“一·二五革命”中,軍方高層原想保住穆巴拉克政權,但當民眾反政府浪潮洶涌澎湃、局勢無法控制時,軍方為避免自身分裂、國家大亂,不得已半勸半推穆巴拉克下臺。爾后以坦塔維為主席的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接管國家政權。此后近一年里,坦塔維等軍方掌權人物如履薄冰。他們既要維護社會穩定,又要應對示威民眾改革要求,還遇到公審穆巴拉克的難題。
6月穆爾西當選總統前后,軍方更是經歷了與穆兄會的權力斗爭。6月17日,眼見穆爾西即將當選,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發布補充憲法聲明,幾乎將未來總統的所有大權掏空。穆爾西宣誓就職后宣布重啟被軍方解散的、穆兄會等宗教力量控制的人民議會,但4天后該總統令即被軍方操縱的最高憲法法院否決。8月中旬,穆爾西又利用西奈遭襲事件及軍方內部元老派與少壯派的矛盾,成功令坦塔維及武裝部隊總參謀長阿南退休,并撤換大批高級將領。然而穆爾西及穆兄會與軍方的權力之爭決不會就此打住。自1952年的“七月革命”以來,從納賽爾、薩達特到穆巴拉克,始終是“穿著西裝的將軍”在把握埃及國政。武裝部隊早已成為埃及特權階層,軍方直接參與的經濟活動占GDP的25%,甚至有人估計軍方高層掌握了埃及45%的財富。軍隊在埃及政治和經濟事務的利益和影響盤根錯節,一旦穆爾西對舊體制的改革觸犯武裝部隊的利益,軍方自然會有所反制。在世俗派與伊斯蘭主義相持不下之際,12月8日軍方發出首個警告,強調對話是解決憲法危機的唯一方法,絕不容許國家被帶進社會動蕩和分裂的“黑暗隧道”,而發布警告前,軍方已部署軍力控制開羅等戰略要地。
目前,埃及局勢仍處軍方可控范圍,因此近期它無意介入政壇混戰,僅限于保障安全、維持秩序,繼續保持“局勢仲裁者”角色,平衡宗教、世俗兩派角力。但隨著事態發展,軍方會否與世俗自由派一致對抗強勢穆爾西,殊難預測。
4 盟友關系未現危機 美暫不干預埃內政
問:美國目前對埃及新政府持何種態度?它插手埃及內政的可能性有多大?
答:埃及是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國家,地處西亞北非要沖,一直是美國在中東長期而重要的盟友。美國每年向埃及提供約15億美元的軍事經濟援助,軍方大批高級將領也有美國培訓之經歷。穆巴拉克突然倒臺為美國始料不及,奧巴馬為順應潮流最后狠心拋棄多年盟友。
但經歷“阿拉伯之春”的埃及并未出現美國期望的民主轉型,伊斯蘭宗教組織穆兄會上臺和穆爾西外交新姿態及當下埃及動蕩局勢讓美國處于尷尬境地。雖然去年查封美國在埃及非政府組織使兩國關系一度緊張,但埃美盟友關系短期內還未現危機。出于多種因素考慮,美國目前不會對埃及內政有多少實質性干預,基本上是在密切關注局勢發展的同時呼吁穆爾西“尊重”民主進程,希望穆爾西通過與反對派對話妥協來化解憲政僵局。美國是要竭力避免后穆巴拉克時代的埃及社會出現大動蕩,畢竟動蕩與目前西方在大中東地區的利益和戰略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