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中國周邊外交的“為”與“不為”

    隨著十八大閉幕,中國正式進入了新一代領導人執政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也隨之進入了新的戰略轉型期。中國外交戰略的重點由過去的大國關系為主轉為既要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又要做好周邊外交并重的新時期。隨著中國日益強大以及國際與地區形勢的演變,周邊外交在中國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顯重要,爭取一個良好穩定的周邊安全環境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因在于,周邊地區是中國維護國家主權權益、發揮國際作用的戰略依托。周邊地區國家在重大國際與地區事務中與中國存在著諸多利益匯合點和共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應成為中國構建新型周邊外交戰略的主旋律。而且,周邊地區也是中國擴大開放、實現經濟轉型、開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中國的發展給周邊地區帶來了諸多機遇,也使中國從中獲益。中國與周邊地區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睦鄰、親鄰、安鄰和富鄰

    睦鄰、親鄰、安鄰和富鄰戰略對中國周邊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周邊外交在中國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時,保持和維護周邊地區安全與穩定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內容。中國新周邊外交在中國日益崛起的新形勢下應體現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新思維。

    因此,中國新周邊外交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經濟合作為紐帶,進一步發揮中國的經濟增長優勢,加大向周邊國家投資力度,推動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促進周邊國家與中國的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以彌補中國長期以來在周邊國家安全領域的不足;

    第二、繼續以經營好周邊國家為中國新周邊外交戰略的重點。積極拓寬與周邊國家合作的范圍。不僅要提高與周邊國家積極合作的水平,還應加大與周邊國家的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繼續擴大中國在周邊國家經濟影響力的同時,不斷擴大和提高中國在周邊地區的政治影響力與安全影響力 ,使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崛起放心、安心;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

    第三、在周邊國家積極尋求戰略支點,加大投入,與其建立真正牢固的戰略伙伴關系。積極培養34個與中國保持高度協調的周邊國家,在重大國際與地區事務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第四、積極主動地與周邊國家領導人之間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為他們及子女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教育與休養等服務,把中國打造成為周邊地區的國際會議中心、國際療養中心和國際教育中心。充分發揮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多渠道加大對周邊國家公共外交和民間外交的力度;

    第五、在擴大與周邊國家經濟交往的同時,中國還應向周邊中小國家積極主動地提供智力支持服務,特別是中國要向周邊國家提供發展指導,傳授中國成功的經驗,提供經濟指導與咨詢,為周邊國家提供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理念,為周邊國家積極提供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中國與周邊國家新的合作理念與機制;

    第六、中國應加大對中亞和南亞地區經營的力度。不僅要繼續提高對這些國家投資的數量和質量,還要在諸如學校、醫院、道路等基礎公共設施方面主動加大投入,努力實現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保持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向心力。

    新周邊外交戰略應注意的問題

    睦鄰安鄰富鄰是中國周邊外交方針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一個穩定繁榮的周邊環境對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至關重要。中國愿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與周邊所有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與世界其他大國相比,中國的周邊地緣環境更為復雜。因此,中國新周邊外交戰略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新周邊外交戰略應始終強調以我為主,積極構建中國的亞太安全戰略,在此戰略中,應明確中國的國家利益與戰略底線,多方面構建戰略布局,明確中國在亞太事務中的定位;

    第二、中國新周邊外交戰略應防止和減少美國再平衡戰略的影響。美國新亞太戰略的調整對中國實施新周邊外交戰略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中國應積極應對,努力避免美國戰略調整所帶來的戰略被動局面。中國在周邊國家應少樹敵,廣交朋友,避免美國和其他國家一起對付中國;

    第三、中國新周邊外交應徹底拋棄冷戰思維,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充分發揮中國的作用,提高中國在國際新秩序構建中的話語權,從中國國家利益出發,及時果斷地對國際和地區重大事務做出判斷與決策,不縮手縮腳或不作為。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中國在周邊國家的影響與日俱增,但同時,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也產生了恐懼感和不安,面對這種不利局面,中國應始終不渝堅持睦鄰、親鄰、安鄰、富鄰周邊外交戰略, 積極推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積極發展與所有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

    中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始終不渝地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始終不渝地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周邊地區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中國發展與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應堅持平等相待、和平共處、互利合作的方針。主動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不斷向前發展,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應主動制定出中資機構和企業在周邊國家投資的路線圖,擴大對周邊國家的投資與貿易,積極支持和鼓勵有實力、信譽好的中國企業赴周邊國家投資興業,積極組織中資機構和企業赴周邊國家經商、考察交流,提高中國在這些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不斷提高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的質量。

    積極改善和提高中資機構和人員在周邊國家中的形象,支持和鼓勵中資機構積極參與周邊國家的建設發展,也歡迎周邊國家的企業和個人到中國尋找商機與合作,通過在經貿、能源、醫療衛生、農業、教育、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密切合作,促進周邊國家經濟發展,為雙方人民傳統友誼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應主動制定出中資機構和企業在周邊國家投資的路線圖,擴大對周邊國家的投資與貿易,積極支持和鼓勵有實力、信譽好的中國企業赴周邊國家投資興業,組織中資機構和企業赴周邊國家經商、考察交流,提高中國在這些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不斷提高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的質量。

    (作者胡志勇是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聯合早報》(新加坡)20121122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