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印兩國一直就邊界問題展開了積極對話,以期化解曠日持久的邊界爭端。雙方已建立一種機制,能“迅速消除”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
中印邊界全長約1710公里,分為東、中、西三段。其中:東段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長約650公里;中段沿喜馬拉雅山脈,長約400公里;西段沿喀喇昆侖山脈,長約650公里。但是,中、印兩國邊界從來就沒有正式劃定過,只是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1959年11月7日,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致信印度政府總理尼赫魯,指出:為了有效地維持中、印兩國邊界的現狀,確保邊境的安謐,并且為邊界問題的友好解決創造良好氣氛,建議中、印兩國武裝部隊立即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后撤20公里,脫離武裝接觸。但中方為爭取公平合理地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真誠努力,仍然沒有得到印方的響應。雙方除同意由兩國官員共同審查、核對和研究有關邊界問題的事實材料并向兩國總理提出報告外,未達成任何實質性協議。
中國政府和邊防部隊堅持和平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一貫立場,對印軍的不斷入侵挑釁和蠶食祖國領土的行徑,始終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忍耐,采取了一系列避免武裝沖突的措施。
1962年10月,在印軍完全拒絕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中、印之間爆發邊界沖突,中國邊防部隊后發制人,實施反擊。而在首戰告捷后,中國政府卻發表聲明,申明大義,仍堅持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印度政府蠻橫拒絕和平談判, 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后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和平談判解決邊界爭端,中國對于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始終堅持通過友好協商尋求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特別是在中印雙邊邊界沒有徹底解決之前,中方愿與印方共同努力,共同維護好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而且,中印作為亞洲及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國,保持中印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對維持亞洲及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印之間在許多國際和地區事務上共識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矛盾。和平解決兩國邊界問題是中印關系發展關鍵。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不可能與印度發生正面沖突。
但是,盡管到目前為止,中印邊界談判已進行了15輪,但進展不大。印度一直在邊界談判中堅持自己的主張,不僅對中國在東線合理的領土要求置之不理,甚至還要在西線阿克賽欽瓜分一片土地。鑒于印度的強硬立場,雙邊邊界問題一直成為影響和制約兩國關系實質性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嚴重影響了中印關系發展的質量。 中、印邊界問題必須引起兩國政府和高層領導的重視,雙方必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管控邊界的措施,使之不會成為影響到兩國戰略合作關系的絆腳石。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評論通訊社 2012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