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7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2012美日印三邊戰略對話于10月29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這是2011年12月在美國首次舉行以來的第三次。以再次試圖建立亞太地緣政治架構。
此次美日印三邊戰略對話的主要內容,主要是就南中國海問題研究中國與相關國家的緊張局勢、該爭議地區安全保障及中國在非洲的資源開發和阿富汗的支援問題。日本政府就日中兩國處于爭議狀態的釣魚島的主權主張及日本政府的基本立場作了說明。中國及其日益增長的地區影響力成為此次會議討論的中心。針對中國之意不言而喻。
美日印三邊戰略對話直指中國:三國就防范海洋活動日趨活躍的中國加強合作達成一致。美國將日印擴大安保合作視為深化日美同盟的一環。而且,美國期冀印度發展成為對付中國的重要一極,將印度作為制衡中國的工具,以牽制中國崛起。
中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動性和活躍度遠不如美國,而且經常處于被動地位,美、日等國對中國崛起的敏感度日趨上升,冷戰思維使美、日、印等國家在亞太地區編織各種針對中國的戰略網絡。隨著美日印三國共同利益不斷交匯,三國之間的聯系與戰略協作水平將不斷增大。若干新的實質性內容將不斷納入到美日印三邊戰略對話之中,從而形成一個常態化、機制化的地區對話平臺,中國不得不成為這一對話平臺的主要內容。
由于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今非昔比,而美國欲繼續主導全球及地區事務,美國需要更多的國家追隨和支持,日本和印度從各自國家利益出發,特別是作為經濟大國的日本欲借助美國的影響來擴大自身的政治影響力,印度也欲借助美國和日本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擴大本國在本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共同的戰略訴求使日本和印度積極追隨和支持美國,組成了共同對付中國的同盟。美日印三邊戰略對話機制的建立,直接凸現了共同擠壓中國在亞太地區外交活動空間的戰略目的。
同時,隨著中國在亞太地區經濟影響力的日趨擴大,直接影響和制約了美國和日本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基礎。日本也試圖借助美國的影響力,恢復日本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優勢地位,并削弱中國在本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同時,日本需要積極拓展印度市場,而且日本借助印度擴大其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同樣,印度也積極向美國靠攏,借助美國擴大印度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影響力,積極加強與美國的政治、經濟與安全等領域的聯系有助于印度拓大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影響力。
美日印三國家加強合作,為美國實現“重返亞洲“戰略目標直接提供了強大支持。而美國積極推動美日印三國合作,其戰略目的就是要繼續維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防止新興國家崛起對美國的政治、安全和經濟利益形成威脅。美國就是要通過建立類似冷戰時期的戰略盟友網絡,對付中國,并力圖維護美國在中國崛起后的地區領導地位,維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
美日印三邊戰略對話已形成機制化,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和促進了美日澳、美印澳及其他以美國為主的三邊或多邊戰略對話的開展,盡管目前還難以形成真正的同盟關系,但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由于美國始終掌握了戰略話語權,并將中國列為各種戰略對話的對象,增加了中國崛起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中國解決相關爭議問題的難度,因為在未解決之前,以美國為主的戰略對話已經“先入為主”地討論和謀劃了各種不利于中國解決的方案。
因此,中國必須對已美國為主的各種層次的戰略對話保持高度清醒地的認識和警惕,早做防備。同時,中國也應更積極地組織相應的戰略對話機制,擴大中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最大限度地維護好中國的戰略利益。
(作者胡志勇是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評論通訊社 2012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