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中印之間應盡早走出戰爭陰影

    中評社1024日:中印戰爭已經過去50年了,但至今印度仍沒有走出戰爭陰影。而且,印度以這場戰爭印度吃了虧為由,不顧國內經濟發展狀況,優先大力發展國防,在南亞地區展開了軍備競賽。使其國民經濟嚴重畸形發展。在中印邊境沖突50周年紀念日,印度軍方第一次舉行了高規格的大規模紀念儀式,包括印度國防部長、空軍元帥和三軍參謀長在內的印度高級軍官共同出席了在新德里舉行的活動,紀念在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中陣亡的士兵。與此同時,印度開始大幅加強在中印邊境的軍事部署。印度政府準備在2013年中期包括組建立兩個陸軍師、以及8個先進飛機著陸場和數條公路、隧道等在內的第一期軍事現代化項目完成后即開始實施在中印邊境地區進行的第二期軍事現代化建設項目。目前印度政府已要求軍方拿出一個有關二期軍事現代化工程的整體方案。該方案已得到印度國防部審批,價值總計約人民幣740多億元。

    近日,《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輿情調查中心就中國民眾對這場戰爭的記憶如何?如何認識今天的中印關系?阻礙中印關系發展的因素?中印兩國能否走出戰爭陰影等問題在全國7個具代表性的城市進行了隨機抽樣民意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約80%的受訪者對印度的整體印象持中立態度,其中6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中印關系目前處于正常或良好狀態。從調查結果來看,約3/4的人認為中、印兩國可以走出戰爭陰影,只有約40%的受訪者對中印關系持悲觀態度,認為中印邊境未來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較大。

    而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于201273--717日也與環球輿情調查中心聯合對1000余名印度民眾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印度有近40%的受訪者比較喜歡或非常喜歡中國,只有14%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不喜歡或非常不喜歡。調查表明,印度受訪者對中國的平均好感度高于中國受訪者對印度的平均好感度。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還就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當前中印關系展開了聯合調查,調查顯示:有3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大國”;有50%的印度受訪者認為“中國仍是地區性大國”。其中有5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國家”。而有55%的印度受訪者對當前中印關系表示“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只有不到30%的印度受訪者對當前中印關系表示“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

    對印度民眾的調查還顯示,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印度受訪者中有78%認為“中國將會發展繁榮,成為世界第一大國”或“中國會保持穩定發展”。

    40%的印度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有利于印度,中印經濟合作大于競爭”。對于中國軍事發展,有60%多的印度受訪者認為中國“對印度造成威脅”。但同時也有55%的印度受訪者認為“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印邊境沖突于19621020日爆發,歷時1個月,近4000名印度軍人陣亡。

    而中國有近800名邊防軍人陣亡,近700名軍人負傷。

    中印邊境沖突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這場戰爭是由印度企圖以武力解決邊界爭端引起的,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其次,中印雙方力量對比從整體上看,中國國防實力大于印度,中國軍隊的整體素質高于印度軍隊。

    最后,這場戰爭發生在自然條件與地理環境十分惡劣的邊界地區,該地區同時也是中國西部少數民族聚居之地,路少道險,嚴重制約了這場戰爭的進行。

    實際上,與印度相比,中國對中印邊境沖突了解的人并不算多。而印度對這場戰爭卻留下了深刻記憶。

    隨著全球化不斷加深和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重構,中國和印度兩國應盡早走出1962年這場戰爭的陰影,拋棄冷戰思維,在政治、軍事和經濟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兩國的雙邊合作,中、印兩國關系的正常發展將直接影響到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印兩國只有真正建立一種互利共贏的新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才能實現亞洲地區的整體崛起和繁榮。

    (作者胡志勇是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評論通訊社 20121024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