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27日起對緬甸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這是印度總理25年來首次訪問這個鄰國。28日,辛格會晤緬甸總統吳登盛,雙方簽署了包括開設邊境市場、成立聯合貿易和投資論壇、信息技術合作、文化交流計劃及印方向緬方提供5億美元貸款等在內的12個文件。29日,辛格還將在仰光會晤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季。
辛格此訪旨與緬加強包括能源合作在內的經貿合作,提升印緬“超越朋友的關系”,并抗衡其他大國在緬甸的影響力,是印度外交“東向”戰略的第一站。
由于印巴克什米爾問題,以及阿富汗和中亞地區政治局勢動蕩不安,經濟發展落后,印度的“西向”戰略進展并不順利。這一形勢下,印度積極拓展周邊戰略空間,提出并實施了“東向”戰略。
緬甸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與印度有陸地邊界的國家,是印度通往東南亞的入口,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而亞太地區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地區,在國際關系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增加。因此,印度近些年積極發展與東南亞、尤其是與緬甸的關系,擴展自己的戰略發展空間。
印度發展同緬甸的雙邊關系有著多重目的。第一、可以打通通向亞太及東南亞地區的陸上通道,便利印度同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貿易和安全領域的合作,擴大印度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第二、有利于維護印度東北部各邦的穩定,促進東北部各邦的經濟社會發展;第三、與緬甸關系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印度能否從緬甸安全、廉價地獲取石油天然氣等能源。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印度對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據統計,印度原油的70%依靠進口。緬甸不僅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而且是印度的鄰國。因此,緬甸的能源對印度來說,不僅運輸成本低,能源通道也很安全。在28日的會晤中,辛格和吳登盛承諾加強印緬在貿易和能源安全領域的合作,力爭使雙邊貿易額在2015年前實現翻一番的目標。
其實,印度與緬甸的能源合作早已展開。2008年一條由印度、緬甸、孟加拉國共同建設的天然氣管道竣工,緬甸開始向印度出口天然氣。2010年8月,緬甸“和發委”主席丹瑞訪問印度,印方承諾投資10億美元用于擴大緬甸的石油天然氣生產。
印緬關系的發展,不僅擴大了印度在緬甸的影響力,而且也削弱了其他大國在緬的影響,提高了印度在緬甸乃至東南亞的發言權。對緬甸來說,發展與印度的關系,不僅擴大了外交空間、緩解國際壓力,還能在經濟上得到印度的幫助和投資。因此,印緬雙邊關系由冷變熱,是兩國政治上的需要。
胡志勇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 201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