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隨著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大國的不斷崛起,美國欲繼續主導亞洲地區事務的態勢將不得不為新興大國所取代。為了使中國、印度的快速發展不至于偏離美國所設定的軌道,應在亞太地區建立中國、美國、印度三邊對話機制,以保持亞太地區、尤其是南亞地區的穩定與繁榮。
第一、建立“中國-美國-印度”三邊對話機制,是當前南亞地緣戰略形勢發展的需要:
由于中國不是南亞國家,從地緣政治的利益競爭角度來看,中國很難在南亞打造中印合作關系。長期以來,印度對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和存在都持警惕與排斥的態度,印度對中國在南亞擴大影響的行為更持防范的心態,例如中國與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的合作,印度都有擔憂。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南亞的關注驟然加大,美國對阿富汗發動的戰爭更是持續10多年沒有最終結果。隨著美國亞太戰略的調整和南亞安全形勢產生的新的變數,南亞地區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這對中、印兩國都是挑戰,因為動蕩的南亞不符合兩國的戰略利益。
第二、建立“中國-美國-印度”三邊對話機制符合中國在南亞的利益:
建立“中國-美國-印度”三邊對話機制可促進中國與印度在美國撤離阿富汗后就南亞地區局勢展開新的合作。
中、印兩國一向主張地區事務應由地區內的相關各方共同協商解決,不同意外部勢力利用各種借口對地區事務的干涉。印度特別反對外部勢力進入南亞,中國對美國領導的西方聯軍大規模進入阿富汗也持相當的異議,中、印兩國盡管在南亞地區問題上未必意見都一致,但在反對地區外勢力介入本地區事務甚至強行推行西方的政治模式和價值持嚴重保留態度。
美國在阿富汗久戰不決,對本地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中、印兩國共同感受的一個因素。阿富汗局勢的劇烈波動給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帶來巨大的影響,中國和印度可以在美國撤出阿富汗以后加強合作,共同維護該地區的穩定。
而且,印度與阿富汗政府在過去10年中通過各種援助項目已經建立了相對牢固的合作關系,印、巴關系的和解進程在拉登死后已取得了一定進展,兩國外長7月在新德里的正式會晤將進一步促進雙方朝著有利于地區穩定和雙邊談判的方向發展,巴基斯坦總統最近利用朝拜訪問了印度,對印、巴兩國關系的緩和與恢復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中國秉承支持地區穩定的立場,將繼續積極支持印巴和平進程。中、印作為本地區最重要的大國,也是阿巴地區安全局勢的重要“利益攸關方”,可以在美國及西方聯軍退出阿富汗之前進行必要的溝通,中、美、印三國共同就南亞地區局勢和亞洲新秩序進行探討和規劃,共同致力于維護本地區安全局勢。
第三、美國和中國對非常樂見印度的崛起,重視印度洋的作用:
美國認為:印度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正在成長為一支重要的戰略力量,而南亞歷來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板塊,印度洋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一戰略區域與美國和中國有著越來越重要的戰略關系,面向南亞,面向印度洋的戰略布局和戰略設計將是美國和中國戰略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隨著各國對能源需求,印度洋越來越成為各國發展利益的重要海上通道。
而中國的對印外交從總體上來說將遵循合作為主、競爭為輔、靈活應對的原則。在雙方擁有共同利益的領域,比如說共同促進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改革,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共同推進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在雙方出現分歧的領域進行坦誠的對話與協商,力求通過政治手段解決分歧。
第四、印度、美國已建立雙邊對話機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印度和美國已建立了戰略對話機制,并已成功地舉行了兩屆。中、印兩國之間已經建立了戰略對話等制度性機制定期舉行會晤。但是從實施的效果來看,不是很理想,反映出中、印雙方政治互信仍處于缺失狀態。
“中國-美國-印度”三邊對話機制建立后,中國與印度可以就雙邊敏感問題及其他問題在對話中加以討論,甚至可以在對話機制下得到解決。因此,中國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首先,進一步擴大與印度政府各級官員、各政黨之間的對話,并使之機制
化、常態化。
其次,提高對印政策的透明度,積極就中、印兩國極為關注的問題進行深入
探討,提出中方的關切點,并闡明中方的立場。
第三、對中、印對話所取得的成果積極進行公開宣傳,讓兩國民眾充分了解
中印關系的成效。
第四、加強兩國的人員流動,尤其是青年學生的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
因此,建立“中國-美國-印度”三邊對話機制有助于三國共同管理南亞以及亞洲
的局勢,有助于南亞及亞太地區的穩定。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評論通訊社,2012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