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 傅勇
伴隨2012年俄羅斯總統大選結束,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總統寶座,俄羅斯的強勢外交也將回歸。在大部分俄羅斯人眼中,普京是保持國內穩定和維護俄羅斯大國地位的象征,希望普京能繼續上一任八年的執政理念,帶領俄羅斯重新成為世界強國。然而,美國等西方國家領導人則把普京視為反美反西方的“獨裁者”,普京恐怕也不會放緩對西方的尖銳批評,俄美關系的“重啟”之路將面臨嚴重挑戰。
在普京總統的上一任執政期間,俄美關系幾經反復并一度跌落谷底。俄美關系“重啟”始于2009年奧巴馬入主白宮。當時,美國在國內面臨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在國外面臨阿富汗反恐和伊拉克戰爭的困境。為了獲得俄羅斯的幫助,奧巴馬提出了與俄羅斯重啟關系的建議,隨即得到了時任總統梅德韋杰夫的響應,兩國關系開始緩和。然而,重啟后的俄美關系還相當脆弱,美國只是在對俄關系的策略層面進行某些調整,在全球和俄美關系的戰略層面上仍未有根本改變,兩國之間并沒有建立起戰略互信,在價值觀、歐洲反導系統和中東問題上仍存在嚴重分歧。
事實上,美國戰略界對重啟俄美關系也存在諸多分歧。一些政策分析家認為俄羅斯利用俄美關系“重啟”,逐步在前蘇聯國家恢復和鞏固其地緣政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和西方在該地區的戰略影響。如果俄羅斯在歐亞大陸再次占據支配地位,將對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構成直接威脅,這勢必將導致俄美再度陷入對抗。普京宣布參加2012年總統選舉后,公布了建立歐亞聯盟計劃,以加強與獨聯體國家的關系。這正是美國所擔心的。美國開始公開支持俄羅斯反對派的反普京抗議行動,而俄羅斯國內也開始出現新的反美情緒,俄美關系“重啟”的前景蒙上陰云。
今年2月27日,普京發表了闡述俄羅斯外交政策的第七篇綱領性文件《俄羅斯與變化中的世界》。在談及俄美關系時,普京認為盡管雙方做出不少努力,但雙邊關系仍未發生根本變化,俄美關系還會不斷反復。近期影響俄美關系發展的三個關鍵性問題是:
其一,關于俄杜馬選舉和總統大選的干涉與反干涉。在去年俄羅斯杜馬選舉后,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多次在公開場合指責俄國家杜馬選舉不民主,存在舞弊行為,要求展開調查。正是希拉里對俄選舉的妄加評論向俄羅斯反對派釋放了支持信號,俄國內反對普京的抗議活動連續不斷。普京認為,希拉里煽動反對派抗議和干涉俄羅斯競選進程不利于鞏固雙方的相互諒解。如果俄總統選舉結束后美國繼續資助和支持俄反對派的街頭抗議活動,俄美關系的未來不容樂觀。
其二,在敘利亞問題上的針鋒相對。敘利亞已經成為近期俄美關系惡化的直接原因。美國認為俄在安理會和中國一起對譴責敘利亞政府的決議投了否決票,公開抵制“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表明俄羅斯繼續支持巴沙爾政權,無視美國利益、漠視俄美關系的“重啟”。俄羅斯則認為敘利亞的反對派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美國及其歐洲盟友的支持,俄明確反對武力干涉敘利亞,不希望利比亞的結局在敘利亞重演,從而損害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利益。普京批評西方推翻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的軍事行動,認為西方在利比亞的行動是對聯合國決議的惡意侵犯。此外,俄主張通過和平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堅決反對對伊動武。
其三,在歐洲反導系統等問題上的嚴重分歧。2010年11月,美國和北約決定建立覆蓋全歐洲的反導系統。俄方認為該系統威脅俄戰略安全,為此宣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美國在歐洲的反導系統建設正在俄美之間引發新的敵意。俄羅斯希望美國在反導系統問題上展開建設性對話,否則俄羅斯將采取“有效而非對稱”的措施,突破美國和北約反導系統。
普京重掌克里姆林宮后,俄美關系將遇到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東局勢醞釀著重大危機,俄在中東的傳統利益受到嚴峻挑戰;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也面臨復雜多變的亞太格局;歐洲一體化曲折反復,俄羅斯西部的安全環境也存在未定之數。所有這些都給俄美關系力量對比增加了不可預測的變數。普京是將繼續壓制國內反對派以求內部穩定,還是同美國妥協尋求穩定的外部環境?國際社會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