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郭麗雙
自2011年9月普京宣布2012年參選總統,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他的民意支持率在各個候選人中都是最高的。普京的高支持率來自何處?為何俄羅斯人民對普京如此青睞?
首先,普京八年政績是民意的“絕對指數”。
在普京執政的八年內,俄羅斯經歷了從危機到復興、從穩定到發展的歷史過程。在政治上,通過建立垂直權力體系,實行可控民主,建立和完善政黨制度,實現了政治安定有序,并增強了凝聚力,為俄羅斯的穩定與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這得到了俄羅斯民眾的認可和接受;經濟上,通過打寡頭、治腐敗,整頓經濟秩序、營造市場經濟環境,加強國有制企業和國家對經濟的主導作用,實現了經濟持續增長,八年間GDP翻了一番,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的生活明顯好轉,中產階級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雖然普京八年執政還有一些社會問題,但總體上,俄羅斯社會復興與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使俄羅斯重獲生機。
普京第一次當選總統后曾自信地宣布:“我有能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有能力使俄羅斯成為穩定強大的、受世界尊重的國家。”實踐證明,他果真沒有食言,他把上世紀90年代人們看作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讓俄羅斯重獲尊敬,人民感謝并相信普京,這是普京高民意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普京的治國理念贏得國民廣泛認同是民意的深層價值基礎。
普京執政之初,俄羅斯的社會思想處于極為混亂的狀態。普京意識到,俄羅斯要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標,建立團結社會的思想基礎是必要前提。以1999年12月的《千年之交的俄羅斯》、2000年2月的 《致選民的公開信》和2000年7月的國情咨文這三份政治文獻為標志,普京提出了以俄羅斯傳統價值觀為思想基礎的“俄羅斯新思想”。其主要內容包括:肯定民主原則和市場經濟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強調以俄羅斯傳統的價值觀作為社會團結的思想基礎,即愛國主義、強國意識、國家權威、社會互助精神。
“俄羅斯新思想”的“新”就在于將“俄羅斯人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價值觀”與現代俄羅斯愛國、強國的目標聯系在一起,并從中尋找前進的動力。“俄羅斯新思想”是普京八年執政的思想基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強國戰略,形成了普京特色的發展模式,并進而提出了“主權民主”和“普京計劃”。普京的執政理念贏得了國民的廣泛認同,為社會的安定團結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為俄羅斯繼續已有的發展道路、實現強國目標提供了精神動力。
最后,普京面對新情況從容應對、頻亮新策是民意最直接的看點。
在國家杜馬選舉后的兩個月里,反對派在俄羅斯多個重要城市多次舉行集會和示威,掀起了抗議議會選舉結果的浪潮。普京以客觀大度、從容不迫的態度應對政治生涯中最大的反對聲浪。在民意急劇下降時,普京積極地回應反對派的質疑,公開承諾欲將“一個公正的總統選舉”作為新年禮物送給俄羅斯人,并與民眾坦誠對話;俄中央選舉委員會更宣布,將在總統選舉中設置6萬個透明投票箱,且將在投票點配備攝像頭。普京在第十次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直播節目與民眾交談中說,抗議是社會健康的表現,只要在法律的框架內,他樂于看到年輕人表達自身觀點。他還多次表示準備與反對派對話,但要求反對派應“采用更為正式的手段”。這些積極的行動使一度激烈的國內情緒漸趨理性,一度下滑的支持率逐漸回升。
與十年前相比,俄羅斯的國情已完全不同,社會經濟發展存在諸多隱憂:經濟危機困擾、民生問題突出、腐敗問題嚴重,民主的程序備受關注,中產階級的政治訴求不斷增強,反對派的質疑和阻力紛紛擾擾,網絡時代要求政治生態更加透明與公正。對此,普京頻頻亮出新策,通過各種途徑闡述未來執政思路。政治上,擬通過恢復聯邦主體行政長官公民直選、組建“大政府”、改革政黨體系等措施擴大政治參與,讓政治體系重新煥發活力;經濟上,擬加速再工業化、降低國有企業的國有股比重、重塑國家與企業界關系,從而推進“創新發展”,避免過度依賴能源;外交上,擬充分利用美歐自顧不暇之機,取得地緣政治經濟利益,進一步提升在亞太影響,并利用加入世貿組織之機,全力推行俄經濟外交。
普京面對新情況從容應對、頻亮新策,增強了選民對他的欣賞與信任,同時也為爭取與其他黨派合作對話創造了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