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新民晚報》2011年9月9日第37版
上海社科院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余建華研究員
自1968年現代世界恐怖主義浪潮掀起以來,歐洲就是國際恐怖主義活動頻頻爆發的熱點地區之一。“9•11”事件、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后,在國際反恐力量與恐怖主義勢力激烈較量、世界恐情更趨嚴峻的整體態勢下,歐洲成為除南亞、中東之外全球最集中的恐怖活動高危帶。在迄今為止整整10年的“后9•11時代”,歐洲的反恐既反映了全球國際社會反恐事業路途坎坷的總體共性,又明顯帶有地區特征。
盟國積極跟進
美國遭受“9•11”特大恐怖襲擊后,作為美國主要盟友的歐盟及歐洲多國迅即支持與跟隨美國掀起聲勢浩大的國際反恐高潮。在英國建議下,“9•11”事件發生第三天,包括歐洲多國在內的北約19國通過了引用北約章程第5款支持美國,嚴厲譴責恐怖行徑,與美結成反恐同盟,這是北約成立半世紀以來首次啟動該條款。10天后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特別首腦會議通過《反恐行動綱領》,并申明根據安理會1368號決議,美國對恐怖主義襲擊采取軍事行動完全合法。英國一馬當先,在世貿中心遇襲9小時后,布萊爾首相即宣布與美并肩作戰。除通過道義支持和以外交、經援形式幫助美國主導國際反恐聯盟外,歐洲國家還在司法調查、安全、阿富汗檢查和金融系統等方面協助美國緝拿恐怖分子,切斷與恐怖分子及其相關的個人和團體的財源;并在軍事上配合美國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英軍是直接參戰,其他歐洲國家也直接或間接協助美國軍事行動,或通過軍事援助和情報支持,德國借此通過向歐洲以外地區派兵的法律。在較之美國主要承擔阿富汗軍事反恐行動,歐洲國家在人道主義援助、外交斡旋尤其是阿富汗政權重建和戰后維和方面作用更為突出,從幫助籌建以卡爾扎伊為首的阿富汗過渡政府,到形成一支由英國領導、主要由歐盟國家軍隊組成的赴阿多國維和部隊。
與此同時,鑒于在恐怖主義產生根源以及在反恐理念、方式和手段認識上的諸多差異,歐美的反恐分歧也在逐漸擴大,歐洲不斷詬病美國的多項反恐政策,包括:主張由聯合國領導國際反恐聯盟,批評小布什政府的“邪惡軸心”論調和偏袒以色列的中東政策,不滿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反對反恐軍事行動擴大化,警惕美國借反恐而謀霸、再次打擊伊拉克,表示若缺乏薩達姆與“基地”有聯系的明確證據歐洲不會參與對伊戰爭,等等。由此,在2003年美英未得聯合國授權、悍然發動伊拉克“倒薩”戰爭前后,歐美反恐分歧充分顯現,并出現“新”、“老”歐洲的對立。以法、德為首的歐洲國家強烈反對開戰伊拉克,以東歐國家為主的“新歐洲”則支持美英。
成為反恐“前線”
2004年被稱為“歐洲9•
但近年來,歐洲本土面臨的恐怖威脅不降反升,歐洲成為恐怖組織招募人員,募集資金、策劃襲擊的重要場所。針對更趨嚴峻的恐情,歐洲各國在反恐舉措上注重和追求政策和行動更全面、更具體、更務實、更有效。英國通過新反恐法案,擴充反恐力量,更加借助高科技手段反恐,開展反恐網絡戰,漸次開展奧運安保部署;法國則推進軍事變革,劃出專門負責反恐等本土安全事務的軍力,增強反恐情報工作,進行虛擬反恐演習;德國強化反恐司法手段,出臺《聯邦刑事局防范國際恐怖主義危險法》,賦予反恐機構更大權限,在積極分享國際反恐資源同時,向印度等國提供國際反恐經驗交流與培訓援助。西班牙則在歐、亞、非三洲進一步搭建和強化雙邊、多邊國際反恐合作機制,加強各方在情報交流、人員培訓、加強立法和執法機構間的合作,舉辦打擊核恐怖主義全球倡議會議。
加強移民管理
此外,鑒于一些來自歐洲之外的移民及其在歐洲土生土長的移民后裔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歐洲本土一大主要的恐怖威脅源,歐盟和歐洲各國近年來明顯加強移民管理和監控及政策協調力度。2010年歐盟發布打擊非法移民的“斯德哥爾摩綱領實施計劃”。英國和意大利都出臺收緊移民政策和鼓勵移民融入新政,法國、德國分別醞釀和通過更為嚴厲的移民政策和法律。歐盟警察局加強與各國警察和移民管理機構協調,推動各國共享移民信息;歐洲邊境局組織邊境巡警“嚴打”非法移民,法、意、西等國聯合進行海上巡邏,阻斷非法移民的海上路線。近期,針對中東多國動蕩、大量移民涌入歐洲,法、意提議歐盟收緊歐洲邊境管制,6月歐盟布魯塞爾夏季峰會研討了加強歐盟外部邊境管控問題,一些國家要求取消《申根協定》成員國間免簽旅游規定,而丹麥已在7月重啟邊境管控。這不禁使人發問,難道要讓歐洲重新倒回“內向和封閉”,讓歐洲引以為傲的一體化進程前功盡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