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不顧國內反對執意要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 日本為何要搭TPP這條“船”?
11月13日上午,日本橫濱召開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日本菅直人首相宣布日本將與有關國家開始協商談判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
出于四點考慮 頂住國內壓力
日本政府決意宣布上述聲明,是經過了國內多次討論、頂住國內反對的壓力下的結果,其目的有四個。
第一,構建高水平的地區經濟合作機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日本在地區合作事務中,一直希望建設與亞洲地區相對經濟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合作的、所謂高水準的合作機制。為此,日本首先推動了與新加坡等國的自由貿易談判。由于美國的參加,TPP被日本認為是一個高水平的地區合作機制。到2010年10月為止,有9個國家參加TPP談判,即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秘魯、文萊、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9個國家。根據2009年數據統計,這9個國家經濟總量合計57.8兆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7.7%。其中,占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40.6%,達到7404億美元;在貿易方面,占日本出口總額的25.7%,達到5805億美元,占日本進口總額的24.6%,達到5518億美元。日本內閣府估計,如果加入TPP的話,日本每年的GDP將增加400億美元。由于TPP對于日本經濟的重要性,日本政府希望盡早進入談判,以便在TPP制度安排上抓住主動,盡可能地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第二,改善日美關系。日本積極配合美國的政策,日美兩國首腦在TPP問題上達成了緊密協議意向。在菅直人首相宣布開始TPP協商之前,與美國奧巴馬總統首先進行了首腦會談,表明日本參與TPP的意愿,奧巴馬總統歡迎日本的參與,并指出期待日本在亞太地區的貿易擴大、市場開放方面的積極作用。以此為前提,美國表明支持日本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針對中國的問題上,日美采取了經濟軍事方面聯手牽制的政策。奧巴馬指出,歡迎“中國的經濟發展,但是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必須遵守國際規則”。奧巴馬重申將中日之間存在領土糾紛問題的釣魚島納入日美安保條約對象范圍內。此外,日美兩國達成一致,將進一步加強資源能源合作,以應對中國對日停止出口稀土資源等問題。
第三,改革日本農業。日本政府對于農業問題一直采取高度保護措施,特別是對稻米和乳品業分別征收77.8%和48.2%的高額關稅限制進口,農產品問題是日本在進行東亞一體化談判時高度敏感、也久拖不決的一個難題。無論是自民黨執政時代,或者民主黨時代,對此都一籌莫展。為此,菅政府希望此次排除眾議,以參加TPP為契機進行農業改革。日本希望,在進行自由貿易的同時,改革農業,實現日本優質農產品大力出口的目標,提升日本農產品的海外競爭力。
第四,提高菅直人政府的支持度。此次在日本召開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對于菅直人政府來說,是首次召開這樣大規模的國際會議。借此機會,菅直人力圖重振日本,提高日本國民對政府的支持度。為此,日本制定了“投資促進項目”,旨在實現日本成為世界最高水平的業務環境,促進對日本的投資,降低法人稅等等,試圖在投資、金融、經濟結構等領域進行全面改革,推進民主黨政權執政以來的具體政策綱領,進一步消除金融危機造成的嚴重影響。
到目前為止,TPP已成為美國重返亞洲、重振亞太經合組織、建設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區的重要一環。自2002年以來,美國對于亞太合作機制的政策路徑是,強調包括東亞在內的泛亞洲與太平洋的大范圍合作,建立美國主導下的以亞太經合組織為主要框架、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為推進方式,未來發展成涵蓋21個成員的自由貿易區,在此基礎上,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建成,最終實現亞太共同體。
逐步靠攏美國 政策延續成疑
TPP本來只是少數幾個國家的合作設想,一開始,美國并沒有加以重視。2006年,新加坡、文萊、智利、新西蘭締結了《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建立了橫跨太平洋的伙伴關系。2010年,中日韓印新等5國與ASEAN(東盟)的5個自由貿易協定基本完成,東亞一體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為此,美國十分焦急。由于APEC作為論壇存在功能性限制,美國關注到TPP作為跨越亞太地區的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現實性價值,試圖以TPP為突破口,建立美國主導的亞太合作體系。美國的積極加入,無疑大大增加了TPP的分量,美國希望泛太平洋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今后包括亞太經濟合作論壇內的所有21個成員。
美國致力于將TPP打造為21世紀高水準的自由貿易協定。TPP的談判始于今年初,已經進行了三次談判。從2010年3月開始,美澳等9個國家開始政府間談判,內容涉及物品貿易、投資、服務、政府采購等廣泛領域。下一次談判預定12月上旬在新西蘭舉行。美國等9國計劃在明年11月,在夏威夷召開的APEC會議上正式簽訂TPP。
但是,由于澳新等其他7個國家市場規模較小,為此,美國力勸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參加TPP,最終擴大為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亞太國家參與的TPP潛在市場規模。因此,日本調整其地區合作戰略構想,逐步向美國靠攏。2009年,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提出的東亞共同體的最初構想沒有明確邀請美國,為此美國一直耿耿于懷。菅直人政府上臺后,逐步修復對美關系。2010年10月8日,菅直人首相在新成長戰略實現會議上指出,日本與美國、韓國、中國、東盟、澳大利亞、俄羅斯等亞太國家一起實現共同發展十分重要。
日本能否順利參加TTP,依然是一個未知數。日本面臨的最大阻礙來自于國內,TPP計劃在十年內消除成員國間所有的關稅,日本如果實行農產品零關稅,無疑將使得脆弱的日本農業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那么,日美之間在進行TPP談判時,將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場艱難的博弈。目前,菅直人政府的支持率持續下降引發了日本國民對這一屆政府能否持續的信心不足。因此,此次菅直人政府宣布參加TPP協議談判的政策能否長期延續,仍有待觀察。
機制重疊混亂 發展前景不明
由于美國的積極推動,TPP將成為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加速器。到目前為止,泰國、菲律賓、加拿大等國也表示對加入TPP有興趣,引發了亞太各國對于TPP的高度關注,中國也正在密切觀察之中。
但問題是,現在亞太地區出現了多種地區性自由貿易合作機制的安排,例如,ASEAN+3(東盟10國+中日韓)、ASEAN+6(東盟10國+中日韓+澳新印),現在又出現了TTP。
由此可見,到目前為止,在東亞一體化過程中,出現了機制上的重疊,出現了體系準入國成員范圍的混亂局面,使得東亞一體化的發展前景日益撲朔迷離,這是值得警惕的。歐盟的經驗展示了區域一體化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過程,亞洲一體化也應該如此。先東盟,然后加上中日韓,再加上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再加上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這應該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東亞地區力量均衡發展,才能建立有助于地區穩定的有效的經濟安全合作機制
。
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東北亞研究室主任 高蘭
來源:文匯報2010.11.15 版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