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01日09:27 來源:《求是》2010年第21期
2010年10月,第八屆亞歐首腦會議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重點討論改善全球金融和經濟治理、可持續發展及國際熱點等問題,取得了諸多共識。溫家寶總理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亞歐合作取得的成績,并就推動亞歐合作深入向前發展提出看法和建議。他特別指出:“隨著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俄羅斯的加入,亞歐會議成員在地緣上東西貫通,真正成為一個緊密相聯的利益共同體。”“亞歐合作的分量和作用進一步提升,合作的空間和前景更加廣闊。我們要把握機遇,順應形勢,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不斷扎實推進亞歐合作進程”。
新一輪擴大促進亞歐會議克服障礙向前邁步
1996年首屆亞歐首腦會議召開后,不少亞歐國家要求加入亞歐會議。2000年韓國首爾第三屆亞歐首腦會議通過《2000年亞歐合作框架》,就接納新成員問題確定了三項指導原則:一是亞歐會議是一個開放、漸進的進程,接納新成員應分步驟進行;二是對每個申請國既要考慮其自身條件,又要考慮其可能對亞歐會議進程作出的貢獻;三是關于新成員加入的最終決定由所有成員協商一致做出,此前該候選國必須先獲得本地區成員的支持。第三項原則也稱為“雙鑰匙原則”或“雙門規則”,即候選國首先要取得“歐洲門”的鑰匙(獲得歐洲成員的同意)或取得“亞洲門”的鑰匙(獲得亞洲成員的同意),然后才能由所有成員協商一致批準加入。根據上述規則,2004年10月在越南河內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上,亞洲的柬埔寨、老撾和緬甸三國及歐盟10個新成員分別通過“亞洲門”和“歐洲門”加入亞歐會議,實現了亞歐會議的首次擴大。同樣,2006年9月芬蘭赫爾辛基第六屆亞歐首腦會議決定接納蒙古、印度、巴基斯坦、東盟秘書處(“亞洲門”)、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歐洲門”)6個新成員,亞歐會議再次擴大。2010年10月,亞歐會議實現第三次擴大,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作為新成員正式出席布魯塞爾舉行的第八屆亞歐首腦會議,使亞歐會議成員增至48方。
與此前不同,這次擴大是克服了重大障礙、做出特殊安排才實現的。俄、澳、新三國通過既非“歐洲門”也非“亞洲門”的特殊安排加入了亞歐會議,有人戲稱是經過一扇“特殊門”。因此,接納俄、澳、新,充分顯示亞歐會議的開放性特征,也表現出在完善擴大機制上的高度靈活性,為進一步拓展活動空間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吸收三國后,亞歐會議的實力更增,48個成員的人口和貿易額已達世界的60%,經濟總量則超過世界的50%,其地緣影響從歐亞大陸的東西兩翼向大陸腹地和邊緣拓展,并通過澳、新跨出歐亞大陸的地域框架向大洋洲推進。由此,亞歐會議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洲對話機制。從這個意義上說,新一輪擴大使亞歐會議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新一輪擴大推動亞歐會議進程更加穩健、豐富和開放
新一輪擴大對亞歐會議產生的深遠影響主要體現為六個字:穩健、豐富、開放,即使得亞歐會議進程的發展更加穩健、豐富和開放。
首先,新一輪擴大有利于改變亞歐會議框架內亞歐兩方不平衡的狀況,使亞歐會議進程更加穩健地發展。此前,亞歐會議成員共45方,包括歐盟27個成員國,東盟10個成員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巴基斯坦和蒙古6個非東盟成員的亞洲國家,以及歐盟委員會和東盟秘書處。其中歐洲成員28方,亞洲成員17方,在成員數量上亞歐之間的不平衡是顯而易見的。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被概括為“歐強亞弱”。俄、澳、新雖然在文化方面更具歐洲特色,但在政治、安全和經貿等方面與亞洲的聯系十分密切。因此,俄、澳、新加入亞歐會議后,能在維護與歐洲傳統紐帶的同時加強與亞洲成員的合作,有利于加強亞歐會議框架內亞洲一方的力量,改變亞歐會議內亞歐不平衡的局面。同時,三國也可發揮亞歐會議內亞歐雙方之間橋梁的作用,使亞歐成員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更趨和諧與融洽。
其次,新一輪擴大使亞歐會議的議題更趨豐富、務實和多彩。俄、澳、新進入亞歐會議后,有機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使亞歐會議的優先任務和政策議程有所變化,也會使亞歐會議的議題更趨豐富、務實和多彩。比如,由于俄、澳均是能源和資源大國,其加入亞歐會議后將促進各方成員對能源和資源問題的關注,推動亞歐會議在能源、資源問題上的研究與合作。又如,俄羅斯現在面臨嚴峻的恐怖主義挑戰,很可能會積極推動亞歐會議在反恐、打擊販毒和跨國犯罪等方面的合作。對于澳大利亞來說,與美國的安全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澳可能希望加強亞歐會議與美國的聯系,并在其中發揮一種橋梁作用。新西蘭雖然是小國,但在加強環境保護和維護生態平衡方面是十分成功的,它的參與會促進亞歐會議在這些方面的對話和行動。總的來看,雖然俄、澳、新的進入不會改變亞歐會議的基本原則和發展方向,但會使亞歐會議更加重視和加強與國際上其他重要力量和新興力量的關系。
第三,新一輪擴大增強了亞歐會議的影響力,使其開放性特征更具吸引力。俄、澳、新的加入,使亞歐會議從最初亞歐大陸兩端的牽手擴展為整個亞歐大陸的對話進程,甚至包括大洋洲國家。特別是歐亞大國俄羅斯的加入,終于使亞歐會議成員國在地緣上“東西貫通”,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歐大陸的會議”或“亞歐兩大洲的會議”。事實上,自亞歐會議進程啟動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表示出加入亞歐會議的興趣。孟加拉國、伊朗、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許多國家,都提出了加入亞歐會議的要求。俄、澳、新的加入,必然使這些國家加入亞歐會議的興趣大大增強。比如,對于地處亞洲腹地的中亞國家通過“亞洲門”加入亞歐會議,在程序上不會有任何爭議,也會受到亞歐雙方的歡迎,并有助于進一步解決亞歐雙方成員數量不平衡的狀態。同時,澳、新的加入使亞歐會議的影響擴大到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必然激起該地區國家對亞歐會議的興趣。有跡象表明,中東國家也對加入亞歐會議產生濃厚興趣。伊朗希望借助這一沒有美國的平臺來爭取國際支持,以改善其國際環境。土耳其作為聯結歐亞兩大洲的樞紐,也可能謀求在這一亞歐對話平臺上占有一席之地。這樣,必然會牽動作為亞洲重要組成部分的西亞阿拉伯國家。
當然,過快過多地吸收新成員,對亞歐會議進程的務實和穩定發展也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有專家建議,為避免這種情況,亞歐會議應在吸收新成員方面設定一個暫停期或休整期。也有意見認為,對亞歐會議來說,更好的辦法是設觀察員和對話伙伴機制,聯合國、東盟、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地區組織在這方面都有很好的經驗,可供亞歐會議借鑒。
新一輪擴大后亞歐會議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亞歐會議雖然面臨著是否要機制化、議題過于分散、倡議難以落實等難題,但仍然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加入會使發展動力更趨強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俄、澳、新的加入,進一步增強亞歐雙方在經濟上的互相補充和互相依賴,有利于亞歐深化合作以實現互利共贏。在目前世界經濟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歐洲經濟的復蘇離不開亞洲的支撐,因為亞洲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是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區;進入后危機時期的亞洲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也需要歐洲的支持,因為歐盟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科技先進,市場成熟,在很多方面引領世界潮流。2008年北京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上,亞歐雙方就加強對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監管、對現存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進行有效改革等問題達成共識。要實現這一目標,也需要亞歐雙方更加密切地進行合作。與亞歐均有著緊密聯系的俄、澳、新的參與,必然進一步促進亞歐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利于亞歐深化合作以達致互利共贏,并對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和重振作出貢獻。
第二,俄、澳、新的加入,進一步拓展亞歐雙方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的共同戰略利益,也進一步豐富、發展和完善亞歐會議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戰略合作模式。當前,越來越多的全球性問題如氣候變暖、糧食危機、能源安全、恐怖主義、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等等,都對亞歐雙方形成了嚴峻的挑戰,從而使雙方在應對這些挑戰方面具有越來越多的共同戰略利益。俄、澳、新三國也都面臨這些挑戰,而且在應對恐怖主義威脅、維護能源安全、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因此,它們的加入必然進一步拓展亞歐雙方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的共同戰略利益,也進一步增強亞歐雙方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能力。近年來,亞歐會議框架下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合作已從強調所有成員的整體行動轉向成員之間根據具體議題進行自由組合,在保持松散性、靈活性的同時更加注重實效。比如,2003年中國與歐盟在非典防控問題上進行通力合作,在共同開發疫苗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來,日本與歐盟、東盟與歐盟之間的類似合作也有許多成功的事例和經驗。這種應對全球性問題的跨區域小多邊合作模式,是亞歐會議進程中出現的一種多邊合作的新探索。
第三,俄、澳、新的加入,將促進亞歐之間的文明對話和交融進一步深化,為亞歐合作的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文化基礎。溫家寶總理指出:“歷史上亞歐兩大文明相互學習和借鑒,東學西漸和西學東漸循環往復,促進了歐亞文明的共同繁榮進步。”亞歐會議進程繼承和發揚了“絲綢之路”精神,表明了不同文明、文化、價值觀和發展模式之間是可以進行對話與合作的,這正是亞歐會議各國能謀求共同發展的一大動力。自1996年啟動以來,亞歐會議舉辦了多次不同信仰間對話會議,發表了《亞歐會議文化與文明對話宣言》,推動著亞歐大陸的文明對話不斷深化。俄羅斯是一個兼具歐洲、亞洲兩種文化特色的“歐亞國家”。澳大利亞、新西蘭文化雖源于歐洲,卻與亞洲的關系更趨密切,吸納了越來越多的亞洲文化元素。這三國的加入,必然使亞歐之間的文明對話和交融更加充滿活力和豐富多彩。可以相信,作為亞歐之間橋梁的俄、澳、新的參與,必然使亞歐之間的文明對話、交融、互補取得更多成果,為亞歐合作的全面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文化基礎。
總之,亞歐會議的新一輪擴大使亞歐之間經濟上互有需求、戰略上彼此借重、文化上相互借鑒這一動力更為強勁,有利于推動亞歐會議進程穩步向前。
(作者:上海社科院研究員,亞歐會議研究項目課題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