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所預料,菅直人贏得日本首相之冠,組建了新內閣。新內閣將實行怎樣的對華方針,如何經營中日關系?對此,菅直人已給出了總體性回答:“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基軸,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致力于亞洲地區的繁榮”,“我們將重視發展日中關系”,顯示新內閣將延續鳩山內閣對華基本方針。
新內閣采取這樣的方針,主要原因在于,此方針順應世界大勢,符合日本的根本利益。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世界多極化更趨明朗。日本是一個對美國有很大依賴性的國家,又是中國的近鄰,對上述變化更為敏感。自民黨政權時期,安倍內閣便與中國建立了戰略互惠關系。民主黨是一個更具革新意識的政黨,更加強調順應世界多極化趨勢,重視對華關系。這在民主黨內有共識,在民眾中也得到廣泛支持。新內閣當然不會輕言改動。但在延續鳩山內閣對華基本方針的同時,新內閣也會進行其認為必要的調整。
這種調整,會表現在把握對美、對華外交的平衡度上,新內閣會更現實。鳩山被稱為“宇宙人”,他重視從宏觀和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但是,如何將這種考慮與現實聯系起來,則是他的弱點。他判斷“美國主導的全球主義的時代正走向終結”,主張在中日美間建立等邊三角關系,并且更多地依據對未來的判斷,制定現實的政策,在普天間機場的遷移問題上,提出了激進主張,最終卻不得不在美國的壓力下退卻。
這種調整,會表現在發展對華關系的同時,顯示出更加關注日本安全的姿態。在與鳩山內閣圍繞普天間機場的遷移問題較勁時,中國常被某些勢力拿來說事。美國太平洋海軍陸戰隊司令在東京發表演講強調:“沖繩的海軍陸戰隊是夏威夷和印度之間唯一的前方作戰地面部隊”,“各國都在關注沖繩的海軍陸戰隊今后能否繼續保持遏制力。”日本有媒體則表示,“天安”艦事件加劇“朝鮮半島緊張,中國海軍增強軍力”,“面對這種危險,能保護日本的是鞏固的日美同盟”。這種呼應,給鳩山內閣打上了忽視日本安全的印記。為了抹去此印記,新內閣會在發展對華關系的同時,顯示出更加關注日本安全的姿態。最近,日本防衛相北澤俊美在亞洲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稱,亞太海域的穩定“無法離開美國來談此問題,能在這個海域全面鋪開的只有美國”,正顯示了上述趨勢。
這種調整,還會表現在更關注中日關系中一些重要具體問題的解決上。鳩山辭職前,溫總理訪日,就困擾中日關系的一些重要的具體問題,達成了解決的共識。例如,海上權益爭端是中日間一個重要矛盾。因此,避免爭端失控,就成為保證中日關系穩定發展的重要任務。此次領導人會談,就重設總理“熱線”,盡快建立兩國防衛部門間的聯絡機制等達成的共識,顯然將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上述共識要落實,仍須雙方繼續努力。新內閣應該會更關注中日關系中一些重要的具體問題的解決。
這種調整,還會表現在進一步開辟中國市場,加強中日以及地區經濟合作的努力上。振興經濟是新內閣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但日本國內市場已相當飽和,加之人口減少,內需更難擴大,因此,日本歷屆政府都很重視發展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在金融危機時期成立的鳩山內閣更是如此。本月初,日本經產省提交了《產業結構愿景》,主張向爭奪海外基建訂單和環保能源產業等領域投入政府和民間力量,力爭到2020年開辟出總額達人民幣11萬億元的新市場。顯示新內閣將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開辟中國市場,加強中日以及地區經濟合作,引導日本經濟走出困境。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東方早報2010年06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