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2010年是中國與印度正式建立外交關系60周年。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邀請,印度總統帕蒂爾將于
目前,中印兩國在經貿、科技、教育等領域展開了互利互惠的合作,中國與印度的深入合作已經超越雙邊關系的范疇,具有世界性意義,正在改變亞洲的地緣政治經濟格局,并成為建立穩定的、可持續的全球新秩序一個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中印兩國已逐步形成高層互訪機制,進一步促進了雙邊關系的發展。帕蒂爾總統這次訪華為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譜寫出新的篇章,使中印關系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呈現“雙贏”發展態勢
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與印度發展雙邊關系具有長期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特征。中印雙邊關系中合作多于競爭,呈現出一種“互利雙贏”的發展態勢。中印關系的發展對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產生了重大影響,必將成為當代國際關系的主要變量之一。
發展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既有利于實現中國的睦鄰友好外交戰略,又體現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鞏固與發展,將為各自國家的崛起創造有利條件,促進中印兩國更好地實現各自的國家戰略,符合兩國的根本戰略利益。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不斷深入,有助于提高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有利于兩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提高中印兩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中印兩國可以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印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發展的本身就是為亞洲乃至全球的繁榮與穩定作出了貢獻。
增進雙邊戰略互信
在中印雙邊關系發展進程中,雙方應該不斷加強中印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密切兩國高層交往、消除影響兩國戰略伙伴關系的雜音,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努力使影響中印關系正常發展的邊界問題與西藏問題處于可控狀態,并逐步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因此,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發展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第一、增進雙邊戰略互信,構建雙方政治、安全等領域的相互信任機制。當前中印之間存在某些誤判,主要是由于彼此之間的不理解及相互信息不對稱所致。因此,中印兩國應努力消除兩國之間的猜疑與不信任感,正確把握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方向,努力培養相互尊重的良好氣氛。就印度而言,還要克服對華搖擺與疑懼心態,并努力克服針對中國發展的民族主義情緒。
第二、提高和深化兩國合作的層次與質量,拓寬中印兩國新的戰略合作領域,在經濟領域,深化雙邊經貿互利合作,鼓勵相互投資,擴大工程承包合作,力爭實現雙邊貿易額到2010年達到600億美元的目標。在安全領域,加強雙邊防務合作。同時,中印兩國應進一步加強雙邊人文友好交流,促進中印兩國人民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加強兩國在全球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實現雙贏。
第三、加強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特別是在反恐、打擊海盜、防核擴散和反貧困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面對全球能源需求日趨激烈的態勢,中印兩國應致力于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為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掃清障礙。
第四、適應變化中的國際新格局的需要,進一步發揮中印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中印雙方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國際體系進一步提高各自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
中印共建國際新秩序
全世界有足夠的空間使中印兩國同時實現快速發展。互補性與競爭性構成了中印合作的基石,中印兩國不同的發展模式互為對方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中印互利共贏正成為兩國的共識,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為印度更好地融入東亞和中亞地區合作創造條件,印度的發展也促使中國的制度建設和企業家精神培育的進一步發展,中印兩國應加強戰略互信,全方位展開互利合作,真正實現戰略互贏。積極處理和解決影響兩國關系發展的邊界問題和其他政治問題。
在21世紀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格局中,世界上其他主要大國與中印兩國的互動,既給中印關系的發展帶來有利條件,也帶來了某些不確定因素,中印兩國應正確把握有利時機,努力提高雙邊關系的質量,通過發展戰略友好合作伙伴關系,真正使中印兩國成為構建國際新秩序的一支重要力量,不斷推動國際關系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亞太所副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5月24日